刘郎洞里筑春台,百啭流莺任往来。
文槛露凝杨柳合,翠帏风动薜萝开。
荆花恍似田家见,玉树浑如谢氏栽。
此景独怜便逸兴,几时招隐白云隈。

【注释】

咏刘子春台:即《咏刘景文台》,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冬。刘景文,唐代人,字子春,隐居在今陕西周至县终南山下。他筑了一座春台,台上有百啭流莺,与诗人相唱和。刘景文的诗作中多有隐逸之意,如“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等。

筑春台:筑造春台。筑春台:指建造高台,以供宴赏游乐之用。

百啭流莺:百鸟鸣叫的声音。啭:鸟婉转的叫声。

任往来:任凭鸟儿自由来往。

文槛:精美的栏杆。露凝:露水凝固。杨柳合:柳条垂挂下来合拢在一起。

翠帏:绿色的帷幔。风动:风吹动。薜萝:薜荔、薜萝,两种植物的总称。

荆花:荆条花。田家见:像田间农家那样常见。

玉树:比喻美丽的树木。谢氏栽:谢灵运曾种松柏千株于庭,故云“栽培”。

独怜便逸兴:独自欣赏这幽静美好的景色。便:独自。逸兴:闲散的兴致。逸,放旷,不受拘束。

几时招隐白云隈:什么时候能在这白云缭绕的地方隐居呢?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友人刘子春台的七绝诗。首句说刘子春在深山之中筑台建亭,筑台为的是让鸟儿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尽情地歌唱;二句说刘子春的春台建在山腰上,山上山下,四望皆是杨柳,春风一吹,杨柳低垂,垂下的柳枝仿佛连成了一片;三、四句说刘子春所筑的春台是绿阴环抱,碧幕低垂的好地方,那里生长着薜荔、薜萝之类藤蔓植物,风起时,这些藤蔓随风飘舞,好像在翩翩起舞。最后一句说刘子春的春台虽好,但自己只能远观而不能亲近,所以只能独自陶醉于那幽静优美的环境之中。全篇语言清新,想象丰富,对景物的描绘细致生动,富有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