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弦清奏似谁论,踪迹飘飘响绝尘。
汲郡已行长啸客,宜阳聊寄不言人。
步兵罢叩空回首,中散深惭未识真。
披卷竟迷君去所,仰山惟见月嶙峋。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含义:

  1. 第一句“一弦清奏似谁论”,描述的是一幅音乐演奏的场景。”一弦”指的是古代乐器中的琴,而”清奏”则表示音乐的音色清亮、悠扬。”似谁论”则是在询问这优美的音乐究竟像是谁所奏响,表达了诗人对音乐来源和创作者的好奇与探寻。

  2. “踪迹飘飘响绝尘”,描绘的是一幅音乐的回响在空荡荡的空气中传播,如同尘土般消散的画面。这里的”踪迹飘飘”形容声音传播的范围广泛,而”响绝尘”则强调了音乐的高超与纯净,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直达人的内心深处。

  3. 接下来的“汲郡已行长啸客,宜阳聊寄不言人”两句,则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描述。”汲郡已行长啸客”可能是指汲郡(地名)有位长啸客,也就是善于长啸的人。”宜阳聊寄不言人”则可能是指宜阳(地名)有人乐于隐居,不轻易与人交流。这两句可能是在借古人之行为来表达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4. “步兵罢叩空回首,中散深惭未识真”,这里涉及到了两位历史上著名的文人:步兵校尉王粲和中散大夫祢衡。两人都是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人物。”罢叩空回首”可能是指王粲因为失意而离开京城长安后的情景。”深惭未识真”则表达了他对自己未能真正理解并欣赏到这两位文人的真实才华感到惭愧的心情。

  5. “披卷竟迷君去所,仰山惟见月嶙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这两位文人离去后的感慨。”披卷竟迷君去所”可能是说他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对于这两位文人离开后的去向感到迷茫。而”仰山惟见月嶙峋”则是说当他抬头仰望山峰时,只看到了被月光照亮的山峰,形成了一种孤独而又坚韧的形象。

这首诗通过对音乐、历史人物以及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艺术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它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诗歌作品,更是一次深刻的内心旅行和精神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