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溪结社白蘋秋,舴艋牵蘋溪上游。
向夕倚篷推李郭,崇朝临径觅羊求。
风波不入南归梦,鸿雁宁消北望忧。
郢作孰能惭授简,独看渔父在江头。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油溪结社白蘋秋:“油溪”是一个地名,指的是一个与油相关的溪流或湖泊。“白蘋”指的是白色的苹草,常用于诗中象征纯洁或秋天的景象。“秋”指的是秋季,这里可能暗示了一个季节性的聚会或者某种季节的开始。
- 舴艋牵蘋溪上游:“舴艋”是一种小船,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船只在水面上的动态。“苹溪上游”则明确指出了聚会地点的位置,是在苹溪的上游地区。
- 向夕倚篷推李郭:“向夕”指的是傍晚时分,“倚篷”是指靠在船篷上,“推李郭”可能是在谈论某个历史人物,李郭可能指的是李膺或郭泰,他们在三国时期的事迹广为人知,但在这里更可能是诗人自指。
- 崇朝临径觅羊求:“崇朝”意味着清晨时分,“临径”指的是走到小径上,“觅羊求”可能是在寻找食物或同伴,羊在古代常被用作食物,也可能是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人。
- 风波不入南归梦:“风波”通常指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南归梦”可能指的是归乡的愿望或梦想,“宁消北望忧”表达了一种宁愿面对困难也不愿意忧虑家乡的态度。
- 郢作孰能惭授简:“郢”可能是指一个地方或事件,“作”指的是作品或行动,“授简”是授予书信的意思,这里可能是在说谁能做出让人惭愧的作品。
- 独看渔父在江头:“独看”表示独自一人,“渔父”可能指的是一位打鱼的人,他的形象可能代表着自由和宁静的生活态度。“江头”指的是江边的地点。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自然生活的态度。
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的“油溪结社”、“舴艋牵蘋溪上游”等意象,不仅富有诗意,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将个人的情感和哲理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情之作,也是一首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