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芳草足欢娱,次对南山日已晡。
懒散不知春意闹,灌园犹倩一长须。

【注释】

①庄:即庄子,战国时哲学家。②次:通“伺”,等待的意思。③日已晡:傍晚,晡是古代对日的称呼,这里指傍晚。④长须:指年长的园丁。⑤灌园:指在菜园里劳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首句写春景,以池塘芳草为背景;次句写日落西山,点出时间已晚;第三句写自己懒散,不知春天已经来到,仍像以前一样在园中劳作;末句写自己请来园工浇灌菜园,表现了诗人乐于劳动的情趣。全诗语言平易质朴,形象生动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田园诗的特点。

《庄子·天地》中有云:“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 改,当而不自得也。”庄子认为,真正的真人是不会违背人的本性的。这里的“真人”指的是庄子本人,他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和哲学观点。然而,庄子的理想并未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庄子·让王》中提到:“楚王闻庄子贤,使使厚币致其牢笼之赏,许以为相。庄子持竿泥涂中,有顷而得鱼焉,他山之石可

与?

非遇世而传誉,独且游于世,独且名于世。”庄子在楚国得到了重赏,但他拒绝了这一机会,继续他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受世俗的干扰。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通过描绘池塘、南山、长须等景物,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田园世界。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同时,诗人也通过与大自然的互动,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