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遥闻下里歌,连年凋敝实伊何。
于今戍垒无烽火,又厌秋成乐事多。
【注释】
过乡社:参加乡社(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节日)。戏:演戏。壁上韵:指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文。伊:语气词,无实意。又:同“有”。
【译文】
远远地听到郊外唱起下里歌,连年战乱凋敝了国家。如今守城堡垒没有战争烽火,又厌恶这秋天收获的乐事太多。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咏《出塞》一诗,表达了对国难日深、民生日苦的忧虑之情。
首句“出郭遥闻下里歌”,点明时间地点,写景抒情。“远”字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于今戍垒无烽火”一句,承上启下,既与前面“遥闻”相照应,又为下文“厌秋成乐事多”作了铺垫。
二句写战乱之久,国事之危。“实伊何”,是说国家为何会这样呢? 诗人以设问作结,言外之意,即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连年凋敝”,概括了国家长期遭受战乱之苦。“凋敝”一词,用得极好,生动地刻画出国家因长期征战而导致衰败不堪的情景。
三、四两句,诗人由忧国而思及民情,由忧民而叹世事。“戍垒无烽火”,是说现在没有战事发生,烽火不再出现。“厌秋成乐事”,是说百姓厌倦了战争造成的安乐局面。“乐事”,即指战乱所造成的安乐局面。这里,诗人将“戍”、“烽火”、“秋成”、“乐事”等几个词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诗句既有形象之美,又有意境之深,充分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卓越的诗歌才华。
全诗通过“出郭”“遥闻”“无烽火”“又厌秋成乐事”这几个意象来表达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