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风栏侧,梧桐露井傍。
娇婴争晚戏,少妇斗春妆。
共诧珠生蚌,还怜玉产冈。
半披文锦褓,斜佩紫罗囊。
额发葳蕤短,胸胞细腻光。
庭前王氏子,陌上卫家郎。
弱草身眠软,芳英手弄香。
随人贪作剧,避伴学迷藏。
莫扑花蝴蝶,宜为蜡凤凰。
涂添云母粉,浴试水沉汤。
麟送徐卿宅,兰生谢傅堂。
爱均看总好,年并比谁长。
骥种虽难匹,鹓雏已作行。
欣君得此画,真是梦熊祥。
【注释】
“芍药风栏侧”,芍药,一种花卉。风,通“讽”。芍药花开,香气沁人,令人心醉。芍药的花瓣像风一样飘动,所以用“风”字作比喻。
“梧桐露井傍”,梧桐,即梧桐树,其叶似扇形。露井,古时井边常种以供灌溉用的植物。此处指井旁生长的植物。
“娇婴争晚戏”,娇婴,指婴儿。争,竞争。傍晚时分,一群婴儿在嬉戏。
“弱草身眠软”,弱草,细嫩的草。身眠软,身体柔软,形容小草很嫩。
“芳英手弄香”,芳英,芳香的花朵。弄香,用手指轻轻触摸花枝,使其散发出香味。
“王氏子”,“陌上卫家郎”,王氏子、陌上卫家郎:分别指诗中的两个人物。王氏子,可能是诗人妻子的娘家姓王的儿子。陌上卫家郎,可能是诗人妻子的亲戚或朋友家的青年男子。
“麟送徐卿宅”,麟,传说中一种有角的神异动物。徐卿宅,徐卿的住所。麟送徐卿宅,可能是说神麒麟来给徐卿做伴或者陪伴徐卿。
“兰生谢傅堂”,兰生谢傅堂:兰,这里可能是指兰花。谢傅堂,谢家大院。兰生谢傅堂,可能是说兰花在谢家大院生长。
“爱均看总好”,爱均,这里指诗人。爱均看总好:爱均对事物的看法总是好的。
“骥种虽难匹”,骥种,这里可能是指千里马的后代。虽难匹,即使很难比得上。
“鹓雏已作行”,鹓雏,古代传说中的鸾鸟的幼体,也泛指凤凰。已作行,已经开始飞翔。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戏婴图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全诗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诗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第一句“芍药风栏侧,梧桐露井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芍药花随风摇曳,梧桐树沐浴着露水。通过这两个景物的描绘,诗人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春日景象。
第二句“娇婴争晚戏,少妇斗春妆”进一步展开了这幅画卷。娇小的婴儿们争先恐后地玩着游戏,年轻的少妇们则忙着为自己的妆容增添光彩。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共诧珠生蚌,还怜玉产冈”继续描绘了这一场景。人们惊叹于珍珠的诞生,同时怜惜玉石的产出。这两句既展现了人们的惊奇之情,又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接下来的几句主要描写了婴儿们的玩耍方式以及他们的身体特征。“半披文锦褓,斜佩紫罗囊。”描述了婴儿们身上穿着精美的衣物,手中佩戴着紫色的荷包。这些细节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和谐的家庭氛围。
接着的几句则转向了其他人物。“庭前王氏子,陌上卫家郎。”提到了两个不同的家庭成员——庭前的王氏子和陌上的卫家郎。他们的出现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层次感。
接下来几句则转入到了诗歌的主旨——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弱草身眠软,芳英手弄香。”描述的是小草柔软舒适,花朵芬芳四溢的景象。这些生动的描写让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随后的句子再次回到了婴儿们的身上。“随人贪作剧,避伴学迷藏。”描述了孩子们跟随大人玩耍的情景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这些描写不仅让诗歌更加贴近生活,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一面。
最后几句则是对诗歌主题的总结和升华。“莫扑花蝴蝶,宜为蜡凤凰。”提出了一个观点:不要追逐那些虚幻的东西,而是应该追求真实的美。这里的“蜡凤凰”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整首诗通过对戏婴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语言,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