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啼罢百舌鸣,东窗卧听无数声。
山空人静响更切,月落杏花天未明。

【解析】

“子规”即杜鹃,常在春季鸣叫。此二句写诗人在春晓时分,静坐窗边聆听鸟儿的啼声。“百舌”指伯劳鸟,亦为春日鸣禽。此二句写伯劳和杜鹃相继鸣唱,诗人倾听着它们的鸣啭,沉浸在这美妙的春日景致中。三四句承上启下,由听鸟声过渡到闻蛙声。“山空人静响更切”,既写山静,也写人静;既写虫鸣,也写人语;既写了听觉感受,又写出了视觉感受。“月落杏花天未明”,既是对前两句景色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的心境。全诗以听觉为主,将春天的美景尽收眼底,同时表现了诗人的愉悦、轻松的心情。

【答案】

译文:

子规啼罢百舌鸣,东窗卧听无数声。

山空人静响更切,月落杏花天未明。

赏析:

首句“子规啼罢百舌鸣”,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时节。此时,山鸟开始鸣叫,报出了春天到来的消息,接着便是百舌鸟的叫声,声音清脆悠长,十分悦耳动听。

次句“东窗卧听无数声”,点明地点,是在窗前。这时,诗人正侧身躺着,闭目养神,欣赏着窗外百舌和子规的歌声。“卧听”二字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状态。

第三句“山空人静响更切”。描绘的是一幅静谧的画面:山间空灵寂静,四周一片宁静。而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只有百舌的鸣叫声在回旋飘荡。这种环境与百舌鸟的鸣叫声相融合,构成了一个和谐、优美的画面。

末句“月落杏花天未明。”描绘的是一幅朦胧的画面:月光已经落下,夜色渐浓,但天空中的星星还未完全消失。这时,杏花已经开始绽放,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然而,夜色仍然笼罩着整个大地,直到天边的第一缕曙光出现,一切都将会焕然一新。

这首诗以听觉为主,将春天的美景尽收眼底,同时表现了诗人的愉悦、轻松的心情。通过描绘鸟儿的歌唱、月亮的落下、杏花的盛开等景物,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春日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