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人诚达生,聱叟亦旷士。
漫客乃其徒,放意在云水。
有山即漫游,有竹乃漫止。
漫吟不求工,漫饮不须美。
与物无留情,所适皆漫尔。
人生本漫寄,何事纷戚喜。
与子作漫交,逍遥论兹理。

【注释】

1.畸人:不寻常的人。

2.聱叟:指老子。

3.漫客:随意漫游的人。

4.达生:通晓生死之理。

5.旷士:放浪不羁的士人。

6.游山:游览山川。

7.漫止(zhǐ,住):随意停留。

8.漫吟:随意吟诵。

9.漫饮:随意饮酒。

10.留情:留恋情感。

11.适:适合,符合心意。

12.戚喜:悲伤、快乐。

13.作:结交。

【赏析】

此诗是赠予一位随意漫游的“漫客”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与漫客交友之愉快、畅快之情,并寄寓了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全诗四句为一组,每组前两句写诗人与漫客相会的情境,后两句写两人交往的内容。

第一组“畸人诚达生,聱叟亦旷士”,以“畸人”和“聱叟”指代漫客。“诚达生”、“亦旷士”说明这位漫客是个性情超脱、洒脱的人。“达生”即通晓生命的道理,“旷士”则指那些放浪不羁之士。这两句点明漫客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为下文交游作了铺垫。

第二组“有山即漫游,有竹乃漫止”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了漫客随遇而安、随心所欲的生活习性。“有山”指遇到高山时,就尽情游览;“有竹”指遇到竹林时,就随意停留。这两句既写出了漫客的悠闲自在,也表现了他善于发现美、热爱自然的性格。

第三组“漫吟不求工,漫饮不须美”,则具体描述了漫客的行乐方式,既随意吟诵,又随随便便地饮酒。“漫”字突出了漫客的潇洒自在,而“求工”和“须美”则强调了漫客生活简朴,不追求过分的修饰。这种生活方式既体现了漫客的个性,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认同。

第四组“与物无留情,所适皆漫尔”是对前三组的总结概括。在这里,漫客不再刻意追求任何事物,而是顺其自然地与万物相处。这种态度既体现了漫客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组“人生本漫寄,何事纷戚喜”,“逍遥论兹理”,则是作者与漫客交流心得体会时的情景。在这组诗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与漫客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漫不经心的旅行,无需过于纠结于名利、得失等世俗之事,而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时,他也认为与人交往应该像漫客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