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烟深月上迟,龛灯一点透疏篱。
谁言云静经声夜,更有松梢礼六时。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并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注意理解诗意;二是注意关键字词的提示作用;三是正确进行句间关系判断;四是注意答题要点,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本题中,绝壁烟深月上迟,龛灯一点透疏篱。谁言云静经声夜,更有松梢礼六时。
绝壁烟深月上迟(注释):绝壁:陡峻的山崖。龛灯:佛像供桌前的油灯,俗称“佛灯”。经声:佛教诵经的声音。松梢:指松树的枝梢。
译文:陡峭的山崖上有烟雾缭绕,月亮升起得很慢,这时佛灯才点亮了。谁能说,在这样宁静的夜色里,只有佛教诵经声?还有那松树枝头传来的是阵阵钟鼓声。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绝壁”,即陡峭的山崖,用“烟深”二字描绘出一幅云雾缭绕、峰回路转的幽深景象;次句“月上迟”,写月亮徐徐升起。诗人以拟人笔法,将月亮人格化了,它似乎也在欣赏着这美妙的景象,久久不愿离去。“迟”,“迟暮”“晚”的意思。“月上迟”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表现了夜晚的寂静与清冷。“龛灯一点”,写佛龛中的油灯已经点燃了。佛灯,又称佛舍利灯、佛前油灯、佛座油灯、佛座灯等,是一种特制的灯具,通常置于佛像或菩萨像前,用于夜间照明。“透疏篱”,指从佛龛中的油灯光线穿过稀疏的竹子丛,照射到外面。“疏篱”指稀疏的竹篱笆,这里用来比喻佛龛中的油灯光线透过竹林,映照到外面的景色。“透疏篱”,形象地写出了佛灯照亮周围景物的情景。“谁言云静经声夜”,意思是“谁说夜晚没有诵经声?”诗人反诘,强调夜晚并非一片寂静,反而有诵经声。“谁言”,即“谁说”,表示反驳语气。“云静”,即云层静止不动。“谁言”,表疑问,“岂止”的意思。“夜”字表明时间。“经声”指佛教诵经的声音。这里的“谁言”不是反问语气,而是反语,是诗人借反语来加强语气。“更有松梢礼六时”,意思是“松树梢头传来钟鼓声”。诗人以钟鼓声来衬托诵经之声,表现了诵经之盛。“礼六时”,意指礼赞佛法六时(即昼夜6时)不停歇。“六时”指一天中的六个时辰,即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这里诗人用“礼六时”来形容诵经之声连绵不断,昼夜不息。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而又含蓄凝练,意境优美而耐人寻味。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月光、云层以及寺内的佛灯和钟声,营造出一个宁静、肃穆又富有诗意的夜晚环境。这种环境不仅为诵经提供了条件,而且也为诗人提供了灵感,使他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