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
是处禾黍场,无复豺狼道。
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
风景古来无,吾迹恨不到。
美人恣遨游,于此事幽讨。
几度赋登高,与谁寻瑶草。
白发予垂耳,性痴慕高蹈。
杖策苦无力,安得从所好。
扁舟泊嵩台,待君歌浩浩。

闻梁彦国别筑西山赋此寄怀四首

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

是处禾黍场,无复豺狼道。

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

风景古来无,吾迹恨不到。

美人恣遨游,于此事幽讨。

几度赋登高,与谁寻瑶草。

白发予垂耳,性痴慕高蹈。

杖策苦无力,安得从所好。

扁舟泊嵩台,待君歌浩浩。

注释:

瑶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荡灭:平定、消灭。

奕奕:高大的样子。

殚猷:竭尽智谋。

鸿造:伟大的事业。

风景:风光、景色。

幽讨:隐晦的探讨。

皓耳:白耳朵,指年老。

性痴:天生的愚笨。

力:力量。

浩浩:广大无边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对友人梁彦国修建的西山之景的赞美之情之作。全诗通过描绘西山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叹和无奈之情。

首句“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瑶蛮被消灭后,两座大山变得异常清净的情景。这里的“扫”字形象地表现了大山被清理后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宁静。接着,“是处禾黍场,无复豺狼道。”又进一步描绘了经过瑶蛮之乱后,周围的田野变得更加丰饶,没有了野兽出没的痕迹。这里的“禾黍”指的是庄稼,而“豺狼道”则是指野兽出没的地方。两句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经过战乱后恢复和平、充满生机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则是对司马公(即司马相如)的赞颂,他竭尽智谋为伟大的事业做出贡献。这里虽然提到了司马相如,但是更多的是对司马相如精神品质的赞颂。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他的作品以文采斐然、意蕴深远著称于世。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司马相如,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赞赏之情。

诗人开始进入正题,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情感。“风景古来无,吾迹恨不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景致之美的羡慕与向往之情。这里的“风景”指的是友人所居住之地的风景,而“吾迹”则是指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诗人感叹自己无法亲自到访友人的景致,这种情感充满了遗憾和羡慕之情。

诗人又转入对友人的赞美。“美人恣遨游,于此事幽讨。”这句诗是对友人的赞美,称赞友人可以尽情地游玩和探索未知的事物。诗人用“美人”来形容朋友,表达了对友人美丽、聪明才智的赞美之情。同时,“幽讨”一词也体现了友人在探寻自然美景中的专注与用心。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陷入了对未来的忧虑之中。“几度赋登高,与谁寻瑶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状态的思考和担忧。这里的“赋登高”指的是诗人多次登高远眺的动作,而“寻瑶草”则是指诗人寻找传说中的瑶草。这里的瑶草是一种具有神奇功效的草药,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追求。诗人通过提到自己多次登高远眺的动作和寻找传说中的瑶草的愿望,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和不确定感,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情。“白发予垂耳,性痴慕高蹈。”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自己年岁增长的直接写照,也是对自己一生的追求和梦想的总结。这里的“白发”是指诗人已经变老,而“予垂耳”则是指诗人的头发已经花白。诗人用“性痴”来形容自己的性格特点,即天生的愚笨和执着。而“慕高蹈”则是指诗人一直以来的追求和梦想,即向往高尚、超脱尘世的生活。

在这四首诗中,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西山之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其中。诗人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自己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歌不仅富有哲理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