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溪流冻有痕,岭头云日瘴犹浑。
向来萍实千年事,一去梅花第几村。
高鸟过林惊积雪,长亭催客易黄昏。
深惭未遂还吴计,独谱离骚招楚魂。
【注释】
岁晚:岁末。溪流:山间的小河。岭头:山岭的顶端。云日:云雾和阳光。瘴:瘴气,指疟疾之类的病。萍实:浮萍。事:事情。第一句写岁末溪流冻有痕,山岭上云日还笼罩着瘴气;第二句写从前有浮萍生长千年,现在梅花飘零不知几处村庄;第三句写高鸟飞过时惊落积雪,长亭边催客容易黄昏,归家无期。第四句写自己深感未遂返回故乡吴国的心愿,只得独自作《离骚》,招魂唤魄。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冬夜在山中行旅的抒情之作。诗的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议论。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感情深沉哀婉,意境幽远,风格清新隽永。
首联先从时间、空间上勾画了一幅寒峭而迷蒙的冬夜行旅图景,点明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岁晚”,表明时已入腊,岁尾年关将至;“溪冻有痕”则说明天气严寒,溪水已经结冰,可见旅途之艰难。“岭头”,“云日”,又为岭上、天边之景色,“瘴犹浑”三字,既写出岭上气候恶劣(瘴气)的实况,又写出作者所处之地山高路险,气候寒冷的特点。这是对整个冬夜行旅环境的一个总体交代。
颔联是写诗人行旅中的见闻感受。“向来”、“一去”两个短句,把诗人与梅树、梅花联系起来,突出了梅花飘香的特点;“浮萍”与“梅花”相映成趣,更衬托出梅花的傲然不屈。“浮萍千年”与“梅花第几村”,以对比反衬的方法,突出梅花的飘零和诗人的寂寞孤独之感。
颈联写天冷山高,诗人在山中行走所见所闻。“高鸟过林”、“长亭催客”,都是写诗人所见;“易黄昏”、“深惭未遂还吴计”,则是诗人所感。高鸟飞翔于林梢之间,使诗人联想到自己像一只被惊飞的高鸟,而那长亭边催促归人天色渐晚的情景,更是使诗人感到惆怅不已。这两句诗写得极为传神。诗人由“高鸟过林”想到自己的“一去”,由“长亭催客”想到自己的“黄昏”,都表现出他内心的悲凉。这种感情是由眼前景物触发而产生的,因而也就格外强烈。
尾联抒发诗人的内心感情。前四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而诗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归乡之事。“未遂还吴计”,即未能实现回归故乡的计划;“独谱离骚”,即独自写下《离骚》这篇辞赋来表达自己的愁苦之情。这里所说的“未遂还吴计”,并不是说诗人没有回到故乡的愿望,而是说由于种种原因,诗人还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因而内心充满愁苦之情。“独谱离骚”一句,既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也显示其才情非凡。屈原《离骚》是一首著名的长篇抒情诗,诗人说自己“独谱离骚”,也就是表示要效法屈原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精神,以抒写自己的情怀。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四句,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层次井然,脉络分明。全诗用词简练,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