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昭庆寺,初日满回廊。
地古松能偃,山深橘未霜。
移舟还傍麓,著屐试登堂。
高阁凌云表,凭阑意自长。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秋风萧瑟,昭庆寺里初升的旭日,映照回廊。颔联写松与橘。地古松能偃,山深橘未霜。颈联写登山。移舟还傍麓,著屐试登堂。尾联写登高。高阁凌云表,凭阑意自长。
【答案】
译文:
秋风拂着昭庆寺,旭日照耀着回廊。
大地苍老的松树,依然低垂枝叶;山深秋色浓郁,橘子还没有结霜。
船儿靠岸后,我仍想攀登到山崖上,穿着木屐登上佛塔。
佛塔耸立在云霄之上,站在楼上远望,心情悠然自得。
赏析:
“昭庆寺”是杭州有名的名胜古迹,为吴越国王钱弘佐所建。唐大历中改称保俶塔。据《嘉泰会稽志》卷五记载:“保俶塔者,吴越王钱氏所筑也。”《武林旧事》卷一载:“(保俶塔)宋绍兴三年重建,乃钱氏故址,以塔藏之。”诗人从题名入手,点出地点。
前两句是说诗人在秋天的清晨来到昭庆寺,看到寺院里升起了一轮红彤彤的太阳。这里描写了昭庆寺的景色。“初日满回廊”,一个“满”字写出了旭日给寺庙带来的温暖和光明,给人以温馨之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回廊”,即曲折的长廊。
第三联“地古松能偃”,“山深橘未霜”,写景抒情相结合。诗人来到昭庆寺,发现这里的古松仍然郁郁葱葱,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枯萎凋零,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杜甫的诗句“江畔多秋色,天边尽客愁”;而深秋时节的橘子还没有结霜,更让人感受到了季节的转换,从而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接下来四句是诗人登上山顶后的所见。“移舟还傍麓”,是说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忘享受大自然的美妙。他租了一条小船回到山脚下,继续欣赏那里的景色。“著屐试登堂”,是说诗人穿上木屐登上了台阶。这里的“著屐”是指穿上木屐,而“登堂”则是指登上台阶。通过这两个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自身情感的抒发。“高阁凌云表,凭阑意自长”,是说他站在高高的楼阁之上放眼望去,只见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在这里,诗人用“凌云表”来形容自己的心境,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清晨来到昭庆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