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岐欲有赠,赠此比琅玕。
南国多炎暑,因君见岁寒。
风雷山岳动,潇洒画图看。
白雪真难压,青云亦可干。

【题解】

此诗为送张钟美去云南任事而作。诗人在临别之际,以比物兴怀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深情厚谊和对他任职云南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幽。

【注释】

  1. 题竹:指题写于竹子上面的诗文。2. 张钟美待御、按云南:指代张钟美赴云南任职之事。3. 炎暑(shǔ):炎热的夏天。4. 琅玕(láng gān):玉名,比喻美好的事物。5. 南国:指南方地区。6. 见岁寒:见出严寒。7. 潇洒画图看:意谓山水画中的景致,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8. 白雪真难压:白雪,喻指纯洁的品德。9. 青云亦可干:青云,高高的云彩,喻指显达之途。10. 故实:古时流传的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11. 故实,这里指古代诗人的作品;“故”是“古”的意思。
    【译文】
    临行前想赠你一首诗,用它来比喻你的品格像美丽的琅玕一样。南方炎热的夏天,正是考验你品德的好时机,希望你能够经受住严寒,显示出高尚的节操。
    山风呼啸着掀起了山林间的巨浪,山峰上雷鸣电闪,大自然的景象仿佛一幅幅水墨画。
    雪白的梅花虽然傲立寒冬,但是洁白的品格是难以压制的,你就像那高高的蓝天,前程远大,大有可为。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是送别诗中较有特色的作品。诗人借题写意,托物寓意,寄寓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及美好祝愿。
    首句点题。诗人在离别时,想到要赠别的朋友,便想到要赠给他一首题写在竹简上的诗,以表达对他的敬爱之情。“竹”是文人雅士喜爱的题材,古人常把竹作为人格的象征。“比琅玕”,以玉喻人,表明自己对张钟美品格的喜爱和赞美。
    次句写赠别之意和赠别之礼——题写在竹简上的诗。“比琅玕”,即比喻张钟美人品如美玉。“赠此比琅玕”,意即用这首诗来赠送你,就像用一块宝玉来赠人一样珍贵。
    三、四两句,诗人从张钟美即将赴任云南这一事实联想到南方炎热的夏日和那里的严酷环境,进一步劝慰他要有高尚的品德,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南国多炎暑,因君见岁寒。”意思是说在南方炎热的夏季气候里,你正好可以锻炼自己的品质,经受考验。“因君见岁寒”,是借用《易经》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典故,勉励友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自己。
    五、六两句,诗人由赠别的主题生发开去,想象张钟美赴任云南后,山川大地将呈现出怎样壮美的景色,并从中领悟到张钟美定能大有作为。“风雷山岳动”,想象张钟美赴任后,所到之处,山河大地都会震动,表现出一种雄浑阔大的气势。这一句既是对张钟美赴任云南后的热切期望,也是对张钟美品德的肯定。
    最后两句,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将雪比作洁白无瑕的高洁品质,将青云比作光明磊落的崇高事业。“白雪真难压”,是说洁白的雪地很难压倒,用来比喻张钟美纯洁高尚的品质和刚直不阿的品格;“青云亦可干”,是说高高的天空也可以到达,用来比喻张钟美前程远大,大有可为。
    全诗以送别为主题,但并不单纯写离情依依,而是寓送别于颂扬之中,赞颂友人的美好品德和崇高志向。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赠别诗与咏梅诗联系起来,使赠别诗的主题更鲜明突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