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山烟紫,林深暝色寒。
殷勤问前路,今夜宿新安。
【注释】
辛丑:唐玄宗天宝十一年。
前路:指旅途中的道路。
宿新安:即宿新安驿,在今安徽省歙县东四十里。
赏析:
这是作者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末夏初归途中所作。
“日落山烟紫”,写诗人傍晚归途所见之景。夕阳西下,余辉将尽,晚霞映照在群山之上;远望,暮霭蒙蒙,如烟似雾,笼罩着层峦叠嶂,呈现出一片紫色的暮景。此时,天色已晚。诗人正乘着一叶扁舟,沿着江流逆水而上,归心似箭,恨不得一下子回到故乡。
“林深暝色寒”,“林深”点出时间是入秋以后,正是万物凋零、草木萧疏的季节,所以“暝色寒”。这里用“瞑色”、“寒”来表现夜幕降临后山林间那一片苍茫、沉寂的景象,使人感到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而这种气氛又恰恰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吻合,他不禁想起了自己漂泊在外的艰难生活。因此,“暝色寒”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幽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苦凄凉,为下句作了铺垫。
“殷勤问前路,今夜宿新安。”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已经踏上归途,并打算在新安停歇一夜。但在这一路上,他既担心前途艰险,又害怕夜晚行旅的安全问题,因而显得十分焦虑不安。于是,他便向行人打听前方道路的情况,询问能否安全到达,同时也为自己安排了一个临时的栖身之所。“殷勤”二字,写出了他急于要得到回答的心情,也反映出他对归家路途的担忧。“殷勤”二字还透露出他的谦恭有礼,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这首诗写得朴实无华,却能真实地表达出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寂寞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中没有过多的修饰语,却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