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红浅绿殿芳晨,野水凌寒避软尘。
一曲楚辞渔子去,隔江愁杀采花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诗首联“轻红浅绿殿芳晨,野水凌寒避软尘”意思是:清晨的庭院中,淡雅的红色和浅绿色的芙蓉花娇艳欲滴,清冽的江水在寒冷的空气中也显得分外清凉,它轻轻绕过岸边的柔软的泥土,仿佛怕弄脏了那洁净无尘的环境。“殿”“芳晨”,都是写景用语,写出了芙蓉花的娇美。“轻红”是颜色,“浅绿”是色彩,“殿”是形容花的姿态。“凌”是越过的意思,“软尘”指地上的尘土。“凌寒”“避软尘”写出了芙蓉花不畏严寒、不怕污秽的品质。颔联“一曲楚辞渔子去,隔江愁杀采花人。”意思是:一江之隔的是楚地的渔歌,而渔歌声声更增添了我的愁苦。“楚辞渔子去”,以渔父唱《楚辞》作结,抒发自己内心的惆怅。“采花人”代指诗人自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与无奈。尾联“隔江”是虚指,“愁杀”是虚用。
【答案】
①首句中的“芙蓉”即荷花。荷花有粉红、白色两种(或“粉色、白色”),故称“轻红浅绿”。②芙蓉是花,所以“殿芳晨”是指花开得正盛。③芙蓉是水生植物,所以“凌寒”是指荷叶上没有冰霜,“避软尘”是指水面没有浮尘。④芙蓉是花名,所以“一曲楚辞渔子去”是以屈原的《渔父》为背景,表现了渔夫的孤独和寂寞;“隔江”是虚指,“愁杀”是虚用。⑤芙蓉是花名,所以“愁杀采花人”是因为荷花被采来赏花了。⑥整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荷花写得如花似人,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