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晴出帝城南,杨柳千家夜雨含。
欲换春衣惊客久,况逢寒食思谁堪。
门前归路愁心绕,槛外群峰僻性耽。
凭报故人应相笑,微身何事恋朝簪。
寒食日毗卢閤上寄茂钦高楼晴出帝城南,杨柳千家夜雨含。
欲换春衣惊客久,况逢寒食思谁堪。
门前归路愁心绕,槛外群峰僻性耽。
凭报故人应相笑,微身何事恋朝簪。
【注释】
毗卢阁:梵语“菩提”的音译,意译为“清净”。
毗卢:梵语“菩提”的音译
上:此处指登高远望。
茂钦:作者的朋友。
高楼:指毗卢阁。
晴出帝城:指登上毗卢阁远望。
杨柳:春天的象征。
夜雨含:春雨绵绵。
惊客久:客人被美景吸引而逗留。
思谁堪:思念着谁呢?
门前:指回家的路上。
愁心绕:形容愁绪萦绕心头。
槛外:窗槛之外。
群峰僻性耽:群山的性格喜好在窗槛之外。
凭报故人应相笑:请转告你的老朋友,我一定会笑着回来。
微身:卑微的身体。
朝簪:古时官员戴的一种头饰。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于寒食日登上毗卢阁,遥望帝城春色,抒写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怀念之作。
开头两句:“高楼晴出帝城南,杨柳千家夜雨涵。”诗人站在毗卢阁上,眺望着帝城的景色。晴朗的天气,把毗卢阁远远地映衬出来;而千家万户的杨柳,则在夜雨中摇曳生姿。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帝城的优美风光和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他既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又感叹着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哀。这种心情,与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欲换春衣惊客久,况逢寒食思谁堪。”这里,诗人以“惊客”和“思谁”来表现自己的感情状态。他想换掉春天的衣服,却因为客人的到来而感到惊讶;更何况在这个寒食节里,他更会想念起那些不能前来与他一同共度佳节的朋友们来。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他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又反映了他自己内心的孤独无助。
五、六句:“门前归路愁心绕,槛外群峰僻性耽。”这两句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门前归路比喻为一条缠绕着自己愁心的小路,将槛外的群峰比喻为一群性格爱好奇特的山峰。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又表现了他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无奈和自嘲。
最后两句:“凭报故人应相笑,微身何事恋朝簪。”诗人在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出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虽然身居朝中,但却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反而常常为了一些琐事而烦恼不已。因此,他希望朋友们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不要嘲笑他的清贫和孤独。
语言简练、含蓄蕴藉,既有对帝城春色的赞美,又有对友情的怀念;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和自嘲,又有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这些特点,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