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峰罗列水重环,月岭回看见北山。
半醉直攀千仞上,凭高一笑万缘闲。
早闻烽火披星出,老忆林泉解甲还。
未必山中全省事,春来花酒复相干。
北山
诸峰罗列水重环,月岭回看见北山。
半醉直攀千仞上,凭高一笑万缘闲。
早闻烽火披星出,老忆林泉解甲还。
未必山中全省事,春来花酒复相干。
注释:
- 北山:即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
- 诸峰罗列:指群峰耸立,排列整齐。
- 月岭回看:从月亮岭回头望去。
- 半醉直攀:形容诗人饮酒至半醉,仍意气风发,直上高峰。
- 凭高大笑:站在高处,放声大笑。
- 烽火:指边塞传来的警报或军情。
- 披星出:冒着星辰出来。
- 老忆林泉:回想昔日在山林泉水旁的日子。
- 未必山中全省事:不一定在山林中就能解决所有事情。
- 春来花酒复相干:春天来临了,花开得正艳,而饮酒也更加频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鹳雀楼》中的一首小诗。全诗通过对北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首句“诸峰罗列水重环”,描写了北山的雄伟景象。诸峰罗列,意味着山峦众多,层层叠叠,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水重环则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溪流环绕着山峰,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两句诗通过视觉描绘,展现了北山的雄壮之美,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月岭回看见北山”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月亮比喻为一位女子,她在月光下轻轻转身,回望着远方的北山。这一比喻既增加了诗句的诗意,又使得北山显得更加神秘、美丽。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北山的深情厚意。
第三句“半醉直攀千仞上,凭高一笑万缘闲”。诗人以半醉的状态直上高峰,展现出一种豪迈、洒脱的气质。他站在高处,放声大笑,感叹万千缘分都已随风而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以及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早闻烽火披星出,老忆林泉解甲还”。诗人回忆了过去在林泉旁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时他卸下战甲,与大自然亲近。然而,如今烽火四起,战争不断,使他不禁想起了过去的时光。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的反思。
最后两句“未必山中全省事,春来花酒复相干”。诗人认为,即使身处山中,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因为世事纷繁复杂,有时还需要借助外力来应对各种困难。因此,当春天来临时,花儿盛开,人们更加喜欢饮酒欢聚,这也是人之常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奈的认识和接受,同时也寄寓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北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同时,诗中的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意更加丰富,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