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松高处士亭,邀风擎日古丁丁。
杯觞入咏不知老,鸾鹤分巢相对清。
岁晚经霜知节操,时来济物有丝苓。
孤村远岸谁相伴,梅竹依然是弟兄。

【注释】百尺松:高大的松树。高处士亭:在亭子高高的高处。邀风擎日:形容气势非凡。古丁丁:古旧的样子,这里指松树枝条苍劲挺拔。杯觞(shāng):酒杯和酒壶,泛指饮酒用具。“不知老”三句:诗人自比为鸾鹤,意指自己虽年老仍保持节操。“丝苓”即丝瓜,此处指丝瓜藤。比喻自己虽年老,但有济人之用的本领。孤村远岸:孤零零的村庄,远在岸边。谁相伴:指没有人陪伴。梅竹:梅花和竹子,这里借指自己的品格。弟兄:兄弟,指朋友。

【译文】高耸入云的松树枝繁叶茂,在高亭中迎风傲日;古旧而苍劲挺拔。喝酒吟诗不觉岁月已老,像鸾鸟与仙鹤一样分居两地相互清高;时运到来,便如丝瓜那样有济世之能。孤零零的村庄远远地在岸上,只有梅花和竹子与我相伴;我的品格依然像弟兄一样。

【赏析】《古松》是一首咏物诗,写于作者晚年退居后湖之南、钱塘县东北一带期间。

此诗首联写景。起笔点题,“古”字点出松树的古老,“百尺”突出松树的高耸,用“高处士亭”来衬托松树之高。“邀风擎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松树的雄姿英发。

颔联写诗人自我形象的比拟。诗人将松树人格化,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气节。“不知老”三句,既表明诗人对自身年龄增长的坦然接受,又表现出他超然物外、洁身自好的志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颈联写诗人的处世态度。面对世间的冷暖得失,诗人并不去计较,而是像丝瓜那样,能够济人于危难之中。这是诗人的人生境界,是他理想中的处世态度。

尾联写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诗人将自己与梅竹相比,表明自己甘于寂寞、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这既是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

全诗通过咏物来抒情言志,表现了诗人高洁脱俗的品质、恬退不群的个性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