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听木天风飒飕,十年名纸愧生毛。
龙韬暂出尘氛静,文教两司声望高。
笑引山杯夸卓荦,指谈霜鬓惜萧骚。
翠屏僻远经过少,看竹哦松不惮劳。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淳熙十三年(1186)在建安任上时所作。当时,主考王淮、张栻主持考试,作者中选为第一。这首诗是他应试后写的自述之作。诗中表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之情和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伴听木天风飒飕,十年名纸愧生毛。”起笔即写景。这两句以木天风作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面对考场时的心态:他仿佛是一只鸟儿,在林间飞来飞去;他又仿佛是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天地之间,傲视群峰。他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却又不免有几分惆怅。十年苦读终于有了回报,但想到自己已经年过半百,不禁心生感慨——惭愧自己未能像别人一样金榜题名。这里既有得意,又有遗憾。
颔联“龙韬暂出尘氛静,文教两司声望高。”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他渴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为国家效力,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更高的荣誉。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这里的“龙韬”指代的是古代的兵书——《六韬》。在这里,诗人用它比喻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表示自己渴望能够像古代的勇士那样,用自己的才智去拯救国家。而“文教两司”则指的是教育和文化两个方面的机构。这里的“声望高”则是指他的名声和地位都很高,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颈联“笑引山杯夸卓荦,指谈霜鬓惜萧骚。”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性格特点的真实写照。他喜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喜欢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同时,他也注重自己的仪表和风度,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有气质、有教养的人。这里的“山杯”指的是一种酒杯,象征着友情。而“卓荦”则是形容人的性格独特、突出。而“霜鬓”则是指自己的鬓角已经斑白,象征着岁月流逝。这里的“萧骚”则是形容人的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
尾联“翠屏僻远经过少,看竹哦松不惮劳。”这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渴望能够远离喧嚣的城市,找到一个幽静的地方来度过余生。他热爱自然,喜欢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在这里,他提到了“翠屏”,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而他所说的“看竹哦松”则是他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因为竹子和松树都是坚韧不拔的象征。最后两句诗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这里的“不惮劳”则是指他不怕辛苦、不怕劳累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应试前后心态的描写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渴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获得荣誉;另一方面,他又害怕自己年老色衰、不能胜任重任。这种矛盾的心理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