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秋云暮,东篱菊正黄。
乾坤留正色,岁月假余香。
寒蕊常含露,鲜姿故傲霜。
临风摇紫蒂,映日炫金裳。
凋后良为幸,开迟未足伤。
自知甘隐逸,偏得近壶觞。
杜甫怀应动,陶潜兴自长。
感时怜晚节,抚景发清狂。
拟著餐英赋,愧无楚客章。

《对菊》

赏析:

  1. 诗词原文
    上国秋云暮,东篱菊正黄。
    乾坤留正色,岁月假余香。
    寒蕊常含露,鲜姿故傲霜。
    临风摇紫蒂,映日炫金裳。
    凋后良为幸,开迟未足伤。
    自知甘隐逸,偏得近壶觞。
    杜甫怀应动,陶潜兴自长。
    感时怜晚节,抚景发清狂。
    拟著餐英赋,愧无楚客章。

  2. 诗词译文
    在秋季的傍晚,我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上,俯瞰着远方的田野。天空中的云彩被夕阳染成了金黄色,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我看到了远处的菊花,它们正在开放,散发出迷人的香味。菊花的颜色是那么鲜艳,仿佛是秋天的使者。我感到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让我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愉悦。我深深地陶醉在这个美丽的场景中,无法自拔。

  3. 诗人简介

  • 曹雪芹(约1715年5月4日—约1763年2月12日),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铁岭市西丰县,出生于江宁(今南京)。中国古典名著小说《红楼梦》的作者之一。
  • 黄庚(?~?),字子美,北宋诗人。
  • 高拱(?-?),字肃卿,明朝名臣、学者,官至吏部尚书。
  • 贾岛(约779年-843年),唐朝诗人,人称“诗奴”,字阆仙,一作“王佐”。
  1. 诗词注释
  • “上国”:指京城长安。
  • “东篱”:指菊花种植之地。
  • “乾坤”:指天地。
  • “遗香”:指菊花散发的香气。
  • “寒蕊”:指菊花的花蕾。
  • “金裳”:指菊花的黄色花瓣。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以诗闻名于世。
  • “陶潜”:东晋诗人,以隐逸生活著称。
  • “感时”:感叹时光流逝。
  • “清狂”:形容心情激动、豪放不羁。
  1. 诗词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秋季节欣赏菊花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坚韧。首两句通过“秋云暮”、“东篱菊”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下来的句子中,菊花以其鲜艳的花朵和芬芳的香气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诗人不仅赞美菊花的美丽,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最后四句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古人的提及,展示了自己的高尚品德和隐逸情怀。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