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结柔丝散晓芬,舞腰初试蹙湘裙。
陌头系马阴俱薄,楼外藏莺影未分。
隋苑别枝伤故国,灞桥颦叶扫春云。
踏歌少妇休连臂,羌笛徒淹楚塞军。
新柳
百结柔丝散晓芬,舞腰初试蹙湘裙。陌头系马阴俱薄,楼外藏莺影未分。隋苑别枝伤故国,灞桥颦叶扫春云。踏歌少妇休连臂,羌笛徒淹楚塞军。
注释:百结柔丝:形容柳条细长柔软。晓芬:清晨的芳香气息。舞腰: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样子。蹙湘裙:形容柳树枝叶下垂的姿态。陌头系马:指在路边系住马。阴俱薄:天气阴沉。藏莺:指隐藏在柳树上的黄莺。隋苑:隋炀帝的御花园,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伤:引起忧伤。灞桥:即灞陵桥,在陕西省西安市东约15千米处。颦叶:形容柳叶低垂的样子。踏歌少妇:指妇女们边走边唱歌。羌笛:一种古老的管乐器,源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楚塞军:指驻扎在楚国边境的军队。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美丽的柳树景象。首句“百结柔丝散晓芬”,形象地描绘了新柳上细腻的柳絮,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仿佛是清晨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次句“舞腰初试蹙湘裙”,则将柳树比作一位刚刚试穿新裙的女子,婀娜多姿,充满生机。第三句“陌头系马阴俱薄”,描绘了人们在河边系马的宁静景象,给人一种平和、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四句则分别描绘了柳树与隋苑、灞桥、羌笛和楚塞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和衬托,展现了柳树的美丽和生命力。最后一句“踏歌少妇休连臂”,则以少妇边走边唱的情景结束,给整个诗增添了一丝生动活泼的气息。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美好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