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丹梯倚碧天,翠微千尺隐秋烟。
巨灵肯借移山斧,徐福空劳泛海船。
岩户远扃人不到,乳泉无混鹿初眠。
行将短策牵幽侣,一访餐蒲煮石仙。
闻有辟丹梯洞者既而不果戏题一律
何处丹梯倚碧天,翠微千尺隐秋烟。
巨灵肯借移山斧,徐福空劳泛海船。
岩户远扃人不到,乳泉无混鹿初眠。
行将短策牵幽侣,一访餐蒲煮石仙。
注释:
- 闻有辟丹梯洞者既而不果戏题一律:听说有开辟丹梯洞的人已经没有成功,我于是开玩笑地写了一首打油诗。
- 何处丹梯倚碧天:哪里有什么丹梯直插青天呢!
- 翠微千尺隐秋烟:翠绿的山峦在秋天的云雾中显得十分神秘。
- 巨灵肯借移山斧,徐福空劳泛海船:巨大的神灵难道会借用那把移走山岳的神斧吗?徐福空费心劳力地去泛海远行了。
- 岩户远扃人不到,乳泉无混鹿初眠:岩石上的门紧闭着,没有人进去,泉水清澈如镜,好像没有鹿子饮水一样。
- 行将短策牵幽侣,一访餐蒲煮石仙:我要用我的马鞭去牵引那些隐居的朋友,一起去探访那位烹食蒲草、煮石为食的仙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名山大川时所创作的一首小诗。全诗以游赏为题材,描写了山中景致与仙人传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神话传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联:“何处丹梯倚碧天,翠微千尺隐秋烟。”诗人开篇即写自己站在高处眺望,发现远处的山峰如同一道彩虹,连接天地之间,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这种描绘方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之中。
颔联:“巨灵肯借移山斧,徐福空劳泛海船。”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关于神力巨大的巨人“巨灵”的故事,另一个则是关于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徐福”。这两个典故都与山有关,但含义却截然不同。前者暗示了山中的神秘力量,而后者则表示人们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往往徒劳无功。
颈联:“岩户远扃人不到,乳泉无混鹿初眠。”这句诗通过描写山中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岩洞口被重重封锁,外人无法进入,只有鹿子在泉边饮水;这里的“乳泉”也指泉水清澈见底,仿佛是神仙们饮用的水一般。这种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尾联:“行将短策牵幽侣,一访餐蒲煮石仙。”尾联又回到了诗人自己的身上。他打算带着马鞭去寻找那些隐居的朋友,一起前往探访那位传说中的仙人,享受那种与世隔绝、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时光。这种向往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他的豁达胸怀和超然物外的态度。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