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江色暮,空水澹清秋。
雾隐桄榔岸,潮平雁骛洲。
管声川上发,槎影月中浮。
便拟随星使,将寻天汉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陪侍御叔南游至分流》的后四句。全诗如下:

溯洄江色暮,空水澹清秋。    
雾隐桄榔岸,潮平雁骛洲。    
管声川上发,槎影月中浮。    
便拟随星使,将寻天汉游。    

译文:
在夕阳下,我们泛舟于𤀌川,逆流而上,江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澈。
雾气笼罩着岸边的桄榔树,使得江面显得更加空旷,秋风也带着凉意。
潮水上涨时,江面上的雁鸭群飞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船上的管乐声从水面上传来,仿佛来自天上的仙境;而在月色下,木筏的影子在水中摇曳生姿。
我打算跟随星使,去探寻天河中的神秘世界。
”`
注释:

  • 𤀌川:即今四川宜宾市附近的长江支流。
  • 溯洄:逆流而上。
  • 江色:江水的颜色。
  • 空:空阔。
  • 澹:淡。
  • 清秋:秋天的清晨或黄昏时分,天气晴朗。
  • 雾隐:指江面上弥漫的水汽遮住了树木和树木间的空隙,使它们变得模糊不清。
  • 桄榔:一种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序黄色,果实黑色,可食。
  • 鹜(wù):大雁。
  • 管声:古代乐器中的竹笛声。
  • 槎(chá)影:木筏上的船桨在水面上投下的倒影。
  • 星使:天上的使者,这里指星星。
  • 天汉:银河,古人认为天河与天上的星河相通。
  • 游:游览,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陪同侍御叔南游至分流时所作。他通过描绘江水、雾气、树木、大雁和木筏等自然景物,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向往。同时,他也运用了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雾隐桄榔岸”中的“雾隐”,象征着江面上的朦胧美;“潮平雁骛洲”中的雁骛洲,象征着江面上的水鸟和江水的平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的诗歌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