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疏狂老,多凭酒释愁。
天馀游宕子,爵是醉乡侯。
遂与世情背,将毋古道求。
不嫌人陋巷,仙迹带浮丘。

【注释】

答马子千过兰扃赋赠:这是一首酬谢友人的诗。马子千:名不详,与李商隐为友。子千,是昵称;兰扃:指门。

以我疏狂老:用我这种疏狂的态度来度过晚年。

多凭酒释愁:多借助于饮酒来排解忧愁。

天馀游宕子:天上留下游侠儿。宕子:泛指侠客。

爵是醉乡侯:爵位就是醉乡侯。爵:古代的一种官位。

遂与世情背:于是就违背世俗人情了。

将毋古道求:不要寻求那古代之道。求:探求。

不嫌人陋巷:不怕被人认为住在陋巷(贫民区)。不嫌:不怕。

仙迹带浮丘:神仙的痕迹出现在浮丘山。仙迹:指仙境。浮丘山:传说中的一座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北四十里处。

【赏析】

这首诗是酬答朋友之作,诗人借酬答的机会抒发了对人生态度、对待世俗的看法以及理想境界的追求等思想感情。

“以我疏狂老,多凭酒释愁。”开头四句,诗人首先自报家门:“我”是个疏狂的人,一生就靠喝酒来排解忧愁。这四句诗一气呵成,笔势流畅,毫无滞涩之处,充分显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和自然。

“天馀游宕子,爵是醉乡侯。”诗人接着写自己的身份:“天余游宕子”,意思是说自己是一个游侠儿,曾遨游四方,浪迹天涯。“爵是醉乡侯”,则进一步说自己的爵位是酒乡侯,因为饮酒而得。这两句既是自我介绍,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追忆。

“遂与世情背,将毋古道求。”诗人又表明自己要背离世俗之情,追求古人之道。“世情背”,指世俗之情与己不合;“古道求”,指追求古代那种清高超脱的生活境界。这两句表明诗人要弃绝世俗,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

“不嫌人陋巷,仙迹带浮丘。”“不嫌人陋巷”,表示不怕被人看做住在陋巷(贫穷的人家),“仙迹带浮丘”,则表示仙人的痕迹出现在浮丘山上。“仙迹”、“浮丘”“带”这几个词,都含有浓厚的色彩感,使整个诗句色彩斑斓,形象鲜明。

每一句都紧扣主题“酬答”,结构严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诗人的理想境界、生活情趣和对人生的态度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