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数损真朴,佯狂不事文。
薜衣青冉冉,鹤发白纷纷。
心阔清似瀑,身闲高入云。
有书藏石穴,还恐始皇焚。

【注释】

山翁:指陶渊明。陶渊明曾隐居田园,不问世事,自号“五柳先生”。

礼数:礼节,规矩。

真朴:真实淳朴。

佯狂:装疯。

薜衣:野草编成的衣裤。薜(pì):一种草本植物。

冉冉:渐渐,慢慢地。

鹤发:白发。

心阔清:心胸开阔,清静无为。

瀑:瀑布。

石穴:石洞。

始皇:秦始皇。

焚:烧。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中的第二首,写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对官场的厌恶。

首联“礼数损真朴,佯狂不事文。”意思是说:“世俗的礼节已经损害了真实的质朴,假装疯癫不从事文学。”这里的“礼数”指的是世俗的礼节,是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一种不满。而“文”则指文人学士们所追求的功名利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虚伪、浮华的社会风气的反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真朴生活的向往。

颔联“薜衣青冉冉,鹤发白纷纷。”意思是说:“野草编成的衣裤颜色淡青,满头白发在风中飘扬。”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展现了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颈联“心阔清似瀑,身闲高入云。”意思是说:“胸怀宽广像瀑布一样清新,身体闲适如同云彩般飘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尾联“有书藏石穴,还恐始皇焚。”意思是说:“有书藏在石穴里,恐怕被秦始皇焚烧。”这里的“始皇”指的是秦始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珍视,以及他对历史变迁的担忧。他担心这些珍贵的书籍被战火所破坏,无法流传后世。

整首诗以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他的外貌、衣着、言行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自然、真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