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烽火滞天涯,隐几萧条感物华。
万里春衣空过雁,千村寒食自飞花。
人间谩忆冲星剑,海上虚疑贯月槎。
自惜不才成傲吏,一辞神武即烟霞。
暮春病中
频年烽火滞天涯,隐几萧条感物华。
万里春衣空过雁,千村寒食自飞花。
人间谩忆冲星剑,海上虚疑贯月槎。
自惜不才成傲吏,一辞神武即烟霞。
注释:
- 频年(连续几年)
- 烽火(战争)
- 滞留(停留)
- 隐几(靠几案)
- 萧条(萧瑟凄凉)
- 物华(大自然的美景)
- 空(白白地)
- 过(经过)
- 寒食(清明节)
- 自飞花(自己飘落的花瓣)
- 人间(世俗世界)
- 漫忆(随意回忆)
- 冲星剑(指英勇战斗、冲破敌人的防线)
- 海上(这里泛指大海)
- 虚(假)
- 贯月槎(穿过月亮的船)
- 自惜(自我珍惜)
- 不才(不才,才能不足的人)
- 傲吏(傲慢的官吏)
- 一辞(辞去)
- 神武(神圣的武力)
- 即(就)
- 烟霞(云霞)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晚年心境和志趣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诗人表达了对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淡泊。
首句解析:“频年烽火滞天涯”,描述了连年的战争使得诗人被束缚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无法自由地生活。”烽火”象征着战乱和不安,而”滞”则传达了诗人被迫留在异地的无奈。
第二句解析:“隐几萧条感物华”,表达了诗人面对萧条景象时的内心感受。”隐几”意味着诗人选择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萧条”反映了环境的荒凉,而”物华”则指自然之美。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三句解析:“万里春衣空过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春天虽然到来,但诗人却无法亲身体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雁南飞。这里的“春衣”象征希望与生机,而“空过”则表达了失望和无力。
第四句解析:“千村寒食自飞花”,反映了诗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寒食节是纪念祖先的日子,而“自飞花”则形容了节日里花瓣飘散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四句解析:这四句主要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他曾经渴望像英雄一样冲破旧敌,但在现实面前感到无力;他曾幻想过乘船穿越大海,但实际上却只能远观。诗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使他选择了退隐,不再参与政治争斗。结尾四句体现了他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平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