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斜依寺,江流曲抱村。
时有山僧出,残阳独掩门。
【注释】
山色斜依寺:山峦的影子斜倚在东林寺前。残阳独掩门:夕阳的余晖独自遮掩着山门。
【赏析】
点出“山”和“寺”,为后文作铺垫。次句写江流曲抱村,写出了村落的宁静、幽美。最后两句写僧人,以动衬静,更显山村的寂静。全诗意境优美、恬静、和谐,富有禅意。
山色斜依寺,江流曲抱村。
时有山僧出,残阳独掩门。
【注释】
山色斜依寺:山峦的影子斜倚在东林寺前。残阳独掩门:夕阳的余晖独自遮掩着山门。
【赏析】
点出“山”和“寺”,为后文作铺垫。次句写江流曲抱村,写出了村落的宁静、幽美。最后两句写僧人,以动衬静,更显山村的寂静。全诗意境优美、恬静、和谐,富有禅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结构,还得考核情感。每句2分,共八句,满分16分。此诗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押韵,格律严格,中间两联都是五言。第一联写远景;“青嶂”“寒湍”等词描绘了一幅江边寒峭、苍茫的画面
【注释】 梁思伯:诗人。风字:取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赋》,“咏物诗”中常见的一个主题。 词客:诗人自称。 感秋风:感叹秋日的风。 登楼望朔鸿:登上高楼,远望北归的大雁。 山月上:指月亮高悬在山头之上。 卷幔海云空:收起帘子(帷幔)看海上云雾缭绕的景象。 狂歌:放声大唱。 交情痛饮:指与朋友欢聚畅饮。 佳期:美好的约会。 菊丛:菊花盛开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
【注释】 匡庐:庐山。 神踪:仙人的踪迹,指仙人隐居的地方。 先春灵草长,入夜圣灯燃:春天来临的时候,山上生长着茂盛的灵草,夜晚的时候,山中的佛光如同点燃了的圣火一样。 漫忆千株杏,空馀五色烟:我常常怀念那千株盛开的杏花,但如今它们只剩下了五色缭绕的烟雾。 终然脱尘网,来诵绿苔篇:最终还是脱离了尘世的束缚,来到了庐山,诵读那些绿色的苔藓诗篇。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性的诗作。诗人在庐山游览
跃马却怜当日事,闻鸡忽忆十年时。 思亲梦逐看花剧,去国情添折柳悲。 天远更为招隐赋,路危空咏卜居辞。 上林春色应无恨,谁遣江湖忆钓丝。 注释与解析: - 跃马:骑马奔跑的场景,这里可能暗示诗人的豪迈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 怜:怜悯,感慨之情。 - 当日:指过去的那些岁月,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闻鸡:《诗经·鸡鸣》有“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注释】: 岸帻(fú)坐清夜:脱下头巾,坐在清凉的夜里。 冥冥:幽暗的样子。 微凉生密竹:微风带来凉爽的气息,吹拂着密集的竹林。 急响:急遽的声响。 衰荷:凋谢的荷花。 即事:眼前的事物。 易成感:容易产生感慨。 会心:领会、领悟的意思。 宁在多:难道是多余的? 怜肮脏:怜惜自己不干净。 客醉且狂歌:醉酒了就放声高歌吧。 赏析: 首联写秋堂夜集时的景致。秋堂夜晚,诗人披头散发地坐在清幽的夜晚中
【注释】 金溪:即金川,在今四川松潘县。石观:石观岩,在金川。绝顶:山峰的顶峰。 龙宫:神话传说中海底宫殿。迥(jiǒng):高远。 藤悬:像藤条挂在山崖上一样。鸟道:像鸟飞过的小路。赊(shē):遥远。 苍崖:指高山的崖壁。秘玉液:指仙人炼丹用的琼浆玉液。 丹壁:指丹炉上的墙壁,丹炉是炼丹的地方。走金蛇:指丹炉里炼出金色的蛇形火精,即金丹。 去似:像去时。寻源客:寻源道士,指寻找炼丹真迹的人。
岁暮集黎惟仁紫芝山房云木自萧疏,何惭大隐居。雨残三径菊,尘满一床书。 注释与译文 此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独自居住在山房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诗句释义 - 云木自萧疏:形容山房周围树木繁茂,景色优美。 - 何惭大隐居:诗人因身处山林而感到自豪,没有惭愧于自己的隐居生活。 2. 译文 诗人在深秋时节,独自居住在山房中,四周环绕着繁茂的树木。他感叹大自然的美丽
秋堂夜集听雨 其三 释义:秋天的晚上,诗人在书房中聆听屋外的雨声。他掩上门径,独自坐在池边,看着竹子显得更加清静。药裹逢秋减,意味着药物的功效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减弱。诗篇惬夜评,表示诗歌的内容在夜晚的宁静环境中得到了更好的评价。 注释: 1. “秋堂夜集”: 指的是秋天的晚上,作者邀请友人在书房中聚会。 2. “其三”: 表示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三首。 3. “息心聊掩径,池竹澹孤清”: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写秋夜听雨的闲适。首二句写秋雨连绵不绝,虚堂中点烛赏玩雨景的情景;颔联以“断”字写出了雨声如织,使人感到秋夜的寒冷;颈联抒发了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怀;尾联写秋日里草木凋零,无人采摘幽兰。 全诗意境清冷而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注释】 山雨晚仍急:山中的雨在晚上仍然下得很急。 粉署:官署。 金樽:酒杯。 悴:憔悴。 百卉:各种花草
燕京感怀(其四)注释: - 尘塞戈铤血未干: 尘土飞扬,戈矛交错,鲜血尚未干涸。 - 龙庭烽火报长安: 皇宫中传来的战报如同龙庭之火一般,传到了长安。 - 拟擒可汗先开幕: 准备捕获可汗,首先举行盛大的开幕式。 - 欲拜嫖姚更筑坛: 想要向嫖姚致敬,再次建立祭坛。 - 青海月明胡马动: 青海上的月亮明亮,远处的胡人马匹开始躁动。 - 黄榆风急皂雕寒: 黄榆树上的风急促,皂雕感到寒冷。 -
【赏析】 本篇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盘江驿阻雨的情景以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全诗共四联,每联均由两部分组成。前一联写景叙事,后一联抒情怀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其中“春早”二句写盘江驿道上的自然风光;“已怜”以下四句写旅途中的感受及思乡之情;“吹笛袁生”一句点明题意。 首联起笔即写盘江之长和盘江之难:盘江驿在益州,天连地接,多雨;路出盘江,又非常凶险。 颔联写沿途所见所闻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他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有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首诗是杜甫在南昌时写给张鸿与的一首五言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1. 西山秋色郁嵯峨,茂宰时停白玉珂。 - 西山的秋色郁郁葱葱,显得高大雄伟; - 张鸿与(即张九皋)担任太守时,常常停在山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2. 南国梯航催贡赋,中原天地忆提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理解分析。 本题共四句,每句都有注释;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关键句,应作为赏析的主要依据。“仙客”指仙人。“庐岳”指庐山。“金粟香”指桂花。 这首诗的注释已经给出了一些关键的词语,如“岭峤”
【注释】 东林寺:位于今江苏常州,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祖庙。 寒日:指早晨的太阳。 流水:指清澈的江水。 晚风:傍晚的微风。 古树:年代久远、枝干苍劲的树木。 暮钟:傍晚时敲报时的铜钟。 依依:形容声音悠扬,回旋不绝。 度江:渡过长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幅江边寺院晨钟暮鼓的画面。 首句“寒日照流水”,写日出时分,阳光照射在江面上,映照出江水波光粼粼,仿佛是一片明镜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以景写人,通过描写眼前之景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期友人不至”,是全诗感情的开端,“蓬蒿”即蓬草、蒿草,这里指荒凉萧瑟的环境。“寂寞”二字,点出环境之萧条,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接着两句写眼前景:眼看花儿凋残了,蝴蝶在烟雾缭绕的萝间飞舞。这两句诗运用比喻手法,把花与人对比,写出了诗人对友人不来的失望与惆怅。 【答案】 译文: 荒郊野外,我独自寂寞无聊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月色射西壁,林乌栖不定。 注释:月光照射在墙壁上,映照出斑驳的光影;树林中鸟鸣声时断时续,鸟儿栖息不宁。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略带凄凉的场景。明亮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向墙壁,映出斑驳的阴影,形成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氛围。树木间不时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但这种声音似乎也显得有些杂乱无章,让人感到一种不安的情绪。这里的“林乌”指的是树林中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