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峰头一探奇,素心元与白云期。
山僧解说谈经石,樵父能传治水碑。
峭壁迎风苍树合,悬崖蔽日古藤垂。
寰中胜绝应难赋,搦管多惭白雪词。
这首诗是陈春宇太史在听说了衡山的美丽之后,写下的一首答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诗句:“七十峰头一探奇,素心元与白云期。”
解释:诗人登上了位于衡山的70个山峰,发现了这里的美景。他的内心深处,原本就向往着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关键词注释:“七十峰”,指衡山上共有70座山峰,这里特指其中的一处。“素心”,指的是纯真、无邪的心境。“云期”,意指如云一般飘渺不定的愿望或追求。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内心的纯洁愿望,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句:“山僧解说谈经石,樵父能传治水碑。”
解释:在山中,有僧人利用讲经石头来传播佛教教义;而在山下,则有樵夫能够用石头刻下治理水的碑文。
关键词注释:“山林”,指的是山中的环境。“经石”,指僧人用来讲述佛教教义的石碑。“治水碑”,指樵夫用来记录治理河流的石碑。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体现了道教文化在山林中的传承与发展。
诗句:“峭壁迎风苍树合,悬崖蔽日古藤垂。”
解释:高耸的峭壁在风中迎风而立,周围是苍翠的树木相互依偎。悬崖上布满了藤蔓,仿佛是在遮挡阳光,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
关键词注释:“峭壁”,形容山势陡峭,难以攀登。“苍树”,指的是苍绿色的树木,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古藤”,“藤”在这里指的是攀缘植物,“古”强调其历史久远。“蔽日”,形容藤蔓覆盖范围广,遮蔽了天空。
赏析:这几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山水交融、生机勃勃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句:“寰中胜绝应难赋,搦管多惭白雪词。”
解释: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有人能够完全描述出衡山的美景。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观,我感到羞愧,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注释:“寰中”,指的是整个世界。“胜绝”,表示极为优美、无与伦比。“搦管”,即握笔,“白雪词”,指的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一种典雅的诗词风格。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衡山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中诗词艺术的崇敬之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衡山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