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危机出苎萝,于今尘迹亦消磨。
行人不识楚门怨,商女还能子夜歌。
香径白杨啼野鸟,花洲绿水付群鹅。
虎丘山色依然在,应笑繁华去似梭。
【注释】
①萝韵:指代吴国。②苎萝:山名,在浙江桐庐县西北。《越绝书》说:“吴阖闾起师于苎萝,以伐荆。”③楚门怨:屈原《九歌·少司命》:“与女睽兮湘之浦,将子无兮苦可疑。”“商女”句:《子夜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④香径:香气四溢的小路,这里指苏州园林。⑤花洲:泛指水边的花草洲渚。《子夜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⑥虎丘:在苏州市西郊,是著名的风景胜地。⑦繁华:指吴王夫差建都姑苏(苏州)后所建立起来的豪华富庶的社会。⑧去:“过”的意思。
【赏析】
这首五古,写诗人对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的吴国的无限感慨。
首联先从历史角度写吴国危机出苎萝,但如今也消磨尽了,“吴国危机出苎萝”,即吴国灭亡的原因。这句诗既表明了作者对吴国灭亡的历史原因的认识,也暗含了对吴国灭亡的惋惜之情。
颔联用典,上句“行人不识楚门怨”,指楚霸王项羽曾驻兵阳羡(今江苏宜兴),他在这里筑台而王,后来称霸东南,却不知当地百姓对他怨恨。“楚门怨”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垓下失败后,引兵东归,至和帝虞姬墓,乌江亭长劝道:“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悲歌一声:“彼为秦民,尽曰‘亡’,安在哉?”遂拔剑自刎而死。后人据此作《乌江自刎》诗一首,其中就有“行人不识楚门怨”一句,用以慨叹项羽的英明被当时的人误解。下句“子夜歌”,出自《古今乐录》,传说春秋时越国有女子名西施,善为美色,有范蠡者,闻其美,求见,西施乃随越王勾践入吴,教吴王歌舞。后因以“子夜歌”指代音乐歌舞。两句用典,意谓如今游历吴国的旅客已经不知道楚霸王当年在这里筑台称霸的故事,也不知道那美丽的歌声。
颈联写苏州一带的景物,“香径白杨啼野鸟”,“香径”是香气充溢的小路。“香径”一词,既点出了苏州园林的环境特征,又渲染了苏州园林景色之美,使全诗显得色彩鲜明、意境优美。“啼野鸟”,即鸣禽。“啼”字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上鸟儿的叫声和它们自由自在的神态,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花洲绿水付群鹅”,花洲是泛指水边的花草洲渚,绿水指清澈的湖水,“群鹅”,指成群结队的大雁。这句诗写景中寓情,写出了苏州园林的自然风光。
尾联写虎丘山依然存在,但繁华如梭般的变化也很快。“虎丘山色依然在”,说明虎丘山依旧美丽动人,具有无穷的魅力。“应笑繁华去似梭”,这是诗人的感叹,他看到虎丘山依然美丽动人,自然也会想到自己的国家也经历了许多变迁。“犹”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于国家美好未来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