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如炎火忽如冰,荣辱升沉不可凭。
直道且须随我好,抗言那计被人憎。
千钟有分还充腹,一枕无由便曲肱。
从此名亭聊见志,侧身天地自兢兢。
【注释】
吾亭:指作者的别墅。彭凤仪都宪:彭凤仪,即彭泽,唐代诗人。他曾任江西观察使,有《彭泽集》。作:题写。
倏(shū)如炎火忽如冰:忽然像烈火一样炽热,突然又像冰雪一样寒冷。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荣辱升沉不可凭:形容世事的盛衰兴败,不可凭借。
直道且须随我好:正直的道路,就跟随我吧。
抗言那计被人憎:违背世俗之言,怎会招人厌恶呢?
千钟:指酒量之大,这里泛指酒食。
无由便曲肱(gōng):没有机会能伸开胳膊睡觉。
聊见志:只能略表自己的志向。
侧身天地自兢兢:独自面对大自然,心中充满敬畏之感。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为江西观察使、浔阳别驾彭泽所建别墅“吾亭”而写的一篇题咏之作。彭泽在浔阳县南,是当时文人墨客游宴之地。诗人在此亭中题诗一首,借古喻今,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和官场的感慨。
起句“倏如炎火忽如冰”,用对比手法,将诗人所见之景形象地展现出来: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雪纷飞;一会儿阳光普照,一会儿寒气袭人。这种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正象征着世事的盛衰兴败,不可凭借。接着,诗人以自己为例,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荣辱升沉不可凭”,意谓无论世间如何变迁,个人的荣辱升沉都难以捉摸。这一句既是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描述,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颔联“直道且须随我好”与颈联“抗言那计被人憎”两句,分别从个人修养和政治行为两个角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理念。“直道”指的是正直之道,也就是诗人所说的“直道”。他认为,只要遵循正直之道,就可以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至于那些违背道德、违背民意的言论,也不必过于在意。因为这些都是暂时的,不值得计较。这一联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的独立思考和坚定立场。
颈联“千钟有分还充腹”与尾联“从此名亭聊见志”两句则分别描绘了诗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理想状态。“千钟有分还充腹”意谓即使生活富足,也要节制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魄;即使拥有大量的财富,也要用于充实自己的心田,而不是满足于物质享受。而“从此名亭聊见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别墅的珍视之情。他认为,这个别墅不仅是他生活的地方,更是他表达自己志向的场所。因此,他要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尾联“侧身天地自兢兢”则是诗人对于整个人生的总结与感悟。他认为,一个人应该独立地面对自己的世界,不要被外界所左右。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才能更好地面对一切挑战。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生活的关注,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特征。在艺术上,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