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奔波日日忧,镜中华发忽盈头。
青山有梦不归去,绿水无情强自留。
公馆时常粗粝饭,行囊依旧木棉裘。
也知富贵非吾分,只为君恩未少酬。

【诗句解释】

樊公名莹,字廷璧,是常山人。他在仕至工部尚书之后,守松郡不到三年就去世了。他的遗惠无穷,因此有咏此诗。这首诗不仅是为了纪念他而作,还附写了怀原韵二首。

【译文】
每天忙于奔波,每日忧心忡忡,镜中看到华发已盈头。
青山有梦不归去,绿水无情强自留。
公馆时常吃粗饭,行囊依旧穿木棉裘。
知道富贵非吾分,只为君恩未少酬。

【注释】

  1. 樊公:指樊宗玄,字廷璧(bì),河南郡河内人。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2. 常山: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正定县西北。
  3. 工部尚书:官名,掌管工程营造之事。
  4. 松郡:地名,位于今天北京市昌平区。
  5. 精(zhòu)分:尽责、尽力。
  6. 为(wèi):因为。
  7. 附写:附带写的。
  8. 怀原韵:怀念故乡的诗。
  9. 粗粝饭:粗糙简单的食物。
  10. 行囊:随身携带的物品或行李。
  11. 木棉裘:用木棉制成的皮衣。
  12. 知:了解。
  13. 分:职责,份量。
  14. 酬:偿还。

【赏析】
《感樊相赠答》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樊相的一生经历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感情。樊相曾担任过工部尚书和松郡太守,但不到三年就去世了。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韧不拔地奋斗着。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樊相的生活状态,他日复一日地忙碌奔走,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担忧。镜子中的华发已经斑白,暗示了他的年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樊相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

接下来两句则表现了樊相的内心世界,他虽然心中有梦想想要回归家乡,但现实的困难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同时,他也明白绿水无情,无法挽留自己的生命。这种无奈和挣扎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樊相对自己职责的认识和承担。他知道富贵并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而是因为他为国家和百姓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才得到了这样的待遇。因此,他并不贪恋富贵,而是更加努力地为国为民服务。

整首诗通过樊相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情感的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诗人借樊相之口,向世人传达了一个道理: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和奉献,而不是贪图财富和权力。这种价值观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