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明月来,古戍行人静。
惊见颠张书,满地藤萝影。
【注释】
棠溪:在今安徽宣州,有棠溪古渡。
沧海明月来:沧海指大海;明月指月亮;来表示来到此地。
古戍:旧时设在边地的城堡或营垒。
行人:指过往的人或旅人。
颠张书:《汉书·张敞传》载,汉成帝时,张敞为丞相,其子上书谏阻皇帝出外狩猎,被贬为庶民,后任太仆。他因上书而受牵连,被免官回家。此诗中“颠张书”当指张敞的遭遇,诗人以“书”字暗喻张敞的遭遇。
藤萝影:蔓生的草本植物,多攀附树木生长。
【赏析】
此诗首句“沧海明月来”,即从“月”字生发开去,用沧海明月来比喻明月如海般浩瀚无垠,也暗喻了作者的心境。次句“古戍行人静”是说明月下,古戍上,行人都已安静下来。“古戍”是古时候的城堡、营垒,这里指代荒凉的地方,暗示着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一片荒凉。第三句“惊见颠张书”,诗人突然看到一张书,这应该是张敞的遭遇。张敞因为上书谏阻皇帝狩猎而被贬为庶民,后来又被任命为太仆。这首诗中用“书”字暗示了张敞的遭遇。第四句“满地藤萝影”,这句诗的意思是藤萝的影子布满了整个大地。这里的“藤萝”是指蔓生的草本植物,多攀附树木生长。整首诗通过对明月、古戍、行人、张敞等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