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蒙董石陂陀,闲坐船头看绿波。
怅望佳人渺何许,竹枝声断夕阳多。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云山蒙董石陂陀”: 这句话描述画面中的自然景观。”云山”指的是山峦被云雾缭绕的景象,”蒙董石”可能指的是山石上的苔藓或植被覆盖,”陂陀”则形容地形起伏不平。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自然气息的画面。

  2. “闲坐船头看绿波”: “闲坐船头”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姿态,“看绿波”则是指观察水面泛起的绿色波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享受片刻的宁静。

  3. “怅望佳人渺何许”: “怅望”表示思念之情,“佳人”通常指代心爱的人,“渺何许”意味着不知她身在何处。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怀念。

  4. “竹枝声断夕阳多”: “竹枝”通常指竹子发出的声响,这里借指夕阳下的风景,“声断”形容声音渐渐消失,“夕阳多”可能是指夕阳下的景色繁多而美丽。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接下来是译文:

云山笼罩着董石陂陀,我在船上悠然自得地观赏着绿色的波浪。我眺望远方,心中满是对佳人的深情思念,她的身影却如同那竹枝一般,随着夕阳的离去而渐行渐远。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宁静的自然风景画,同时蕴含着深沉的情感。第一句通过“云山”、“董石”、“陂陀”等词汇,描绘了一幅山水相映、岩石参差的自然景象。第二句中的“闲坐船头”则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第三句中,“怅望佳人渺何许”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佳人的深深思念,而“竹枝声断夕阳多”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以及随之而来的离愁别绪。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