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殿下清卿笔,白华山前大士身。
忽肰出现金莲寺,不堕人间万劫尘。
注释:
黄金殿下清卿笔,白华山前大士身。
忽肰出现金莲寺,不堕人间万劫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士的形象和出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解脱的向往。
首句“黄金殿下清卿笔”,以黄金为喻,形容大士之笔锋犀利,如同黄金般珍贵。清卿笔,即指文人用笔,这里比喻大士的才华横溢,文采斐然。
次句“白华山前大士身”,则描绘了大士身处的环境。白华山,是道教中常见的名山之一,常被视为神仙居住之地。这里的大士身,指的是大士本人或其化身,象征着崇高的品德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第三句“忽肰出现金莲寺”,突然之间,大士出现了,就像出现在金莲寺一样。金莲寺,也是道教中的一种道观,与大士的出现相呼应。这里强调了大士出现的神秘性和突然性,同时也寓意着大士的出现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光明。
尾句“不堕人间万劫尘”,则是对大士形象的进一步升华。万劫尘,指的是无尽的时间,象征着世间的纷扰和苦难。然而,大士的出现却不会让这些红尘烦恼沾染到他身上,他依然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灵。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大士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这是一首赞美大士的作品,通过对大士形象的描绘和对其出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解脱和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于神仙、道观等元素的独特审美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