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森竹荫衡茅,道向停居草已交。
飞鸟近人衔落果,鸣蜩先气上轻梢。
懒过慧远寻莲社,选梦寒山对石巢。
自喜年来寡尘事,诗成犹倩老僧敲。

闲居

堂前森竹荫衡茅,道向停居草已交。

飞鸟近人衔落果,鸣蜩先气上轻梢。

懒过慧远寻莲社,选梦寒山对石巢。

自喜年来寡尘事,诗成犹倩老僧敲。

注释:

  1. 堂前森竹荫衡茅:堂前有茂盛的竹子,荫蔽着简陋的茅屋。
  2. 道向停居草已交:通往我的住所的路上已经长满了草。
  3. 飞鸟近人衔落果:鸟儿接近人并衔走了树上的果实。
  4. 鸣蜩先气上轻梢:蝉鸣声在树梢上响起。
  5. 懒过慧远寻莲社:懒得去拜访慧远,寻找莲花社。
  6. 选梦寒山对石巢:选择在寒冷的山上,对着石头建造巢穴。
  7. 自喜年来寡尘事:自己为这些年没有世俗事务而感到高兴。
  8. 诗成犹倩老僧敲:诗歌写成后,还请老僧来敲钟以庆祝。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堂前森竹荫衡茅,道向停居草已交”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幽静,门前茂密的竹影遮蔽了简陋的茅屋,通向我住所的道路已经长满了草;第二句“飞鸟近人衔落果,鸣蜩先气上轻梢”则通过写飞鸟、蝉鸣等自然现象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第三四句则转向内心世界,诗人表示自己懒得去拜访朋友,更愿意在寒冷的山间,对着石头筑巢。第五六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隐逸生活态度——他为自己的无俗务而感到高兴,并且乐于用诗歌记录这一生活状态。最后一句“诗成犹倩老僧敲”则巧妙地将这种隐逸生活与僧人敲钟这一传统仪式联系起来,既显示了诗人的谦逊,又增添了一份庄重的气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空灵,充分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