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美多仪,苍玉何错落。
竦立天地间,盘据有根脚。
轩皇俾厥祖,听凤鸣阿阁。
后贡三邦来,神禹亲采度。
亦惟睿圣公,文彩相照灼。
国士歌长风,繁星动寥廓。
公徂日已远,道降日已薄。
典午三四儿,醟昏媚狂药。
贞姿久污蔑,荡涤待公作。
溔溔湖水东,清阴散葵藿。
邦人困利涉,恃此为大笮。
蜿蜒蟠中皋,舒卷恁宽绰。
感叹二仪中,融风载销铄。
盍作吹参差,广庭谐舜乐。

此君美多仪,苍玉何错落。

竦立天地间,盘据有根脚。

轩皇俾厥祖,听凤鸣阿阁。

后贡三邦来,神禹亲采度。

亦惟睿圣公,文彩相照灼。

国士歌长风,繁星动寥廓。

公徂日已远,道降日已薄。

典午三四儿,醟昏媚狂药。

贞姿久污蔑,荡涤待公作。

溔溔湖水东,清阴散葵藿。

邦人困利涉,恃此为大笮。

蜿蜒蟠中皋,舒卷恁宽绰。

感叹二仪中,融风载销铄。

盍作吹参差,广庭谐舜乐。

注释:
此诗是一首咏竹的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之情。

  1. 此君美多仪,苍玉何错落:这句诗的意思是“这君子多么美丽啊”,其中“苍玉何错落”则形容竹子苍翠挺拔的姿态,如同玉般错落有致。
  2. 竦立天地间,盘据有根脚:这句话描绘了竹子屹立不倒的姿态,以及它坚实的根部。
  3. 轩皇俾厥祖,听凤鸣阿阁:这里的“轩皇”指的是黄帝,而“厥祖”则是其祖先的代称,整个句子的意思是“黄帝赐予其祖先,让它们在阿阁中听凤凰鸣叫”。
  4. 后贡三邦来,神禹亲采度:这里提到的“后贡”可能是指后代的文人墨客,他们向皇帝进献诗歌或文章,而“神禹”则是指大禹,古代的治水圣人。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后来的文人向皇帝进献了诗歌和文章,大禹亲自采集并采纳了这些意见”。
  5. 亦惟睿圣公,文彩相照灼:这里的“睿圣公”可能是对皇帝的一种尊称,而“文彩相照灼”则形容皇帝的智慧与文采相互辉映,光彩夺目。
  6. 国士歌长风,繁星动寥廓:这里的“国士”可能是指有才能的人士或者官员,“歌长风”则形容他们在宴会上唱歌的情景,而“繁星动寥廓”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空旷的场景,星星闪烁着光芒。
  7. 公徂日已远,道降日已薄:这里的“公徂”可能是指皇帝的离去,“道降”则意味着道路逐渐变窄,整个句子传达了一种时间流逝、事物变迁的感慨。
  8. 典午三四儿,醟昏媚狂药:这里的“典午”可能是指东汉末年,“三四儿”则可能是指一些年轻而有才华的官员或学者,“醟昏媚狂药”则形容他们沉迷于享乐、追逐名利的行为。
  9. 贞姿久污蔑,荡涤待公作: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希望,即期待皇帝能够清除那些污浊之气,为朝廷带来清明的政治环境。
  10. 溔溔湖水东,清阴散葵藿:这句诗描绘了湖水波光粼粼的景象,阳光透过水面洒下斑驳的影子,仿佛葵藿在风中摇曳。
  11. 邦人困利涉,恃此为大笮:这里的“利涉”可能是渡河的意思,而“大笮”则是对绳索的比喻,整句话的意思是“百姓们因为依赖这些绳索渡河而陷入困境”。
  12. 蜿蜒蟠中皋,舒卷恁宽绰:这句诗描述了竹子的形态特征,既蜿蜒又盘旋,展现出宽广而舒展的姿态。
  13. 感叹二仪中,融风载销铄:这里的“二仪”指的是天地之间的阴阳,而“融风载销铄”则形容风雨交加的景象,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14. 盍作吹参差,广庭谐舜乐:这里的“盍”是一个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何不”,而“吹参差”则是一种音乐风格的名称,表示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整句话传达了一种建议或请求,希望皇帝能够创作出和谐的音乐来愉悦民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