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识苦吟心事,公髭日断几茎。
幽竹翛翛绕屋,闲中月色风声。
【注释】
茅林:地名,在今浙江上虞县。姜太守:姜夔的字。
公髭:指姜夔的胡须。
翛翛:形容风吹竹子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姜夔为茅林八景之一“大山拥翠”所题的七言律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一句写诗人欲识别苦吟心事而须髯已日断几茎的情景。第二句描写幽竹绕屋,闲中月色风声。第三、四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山石拥翠的景象。全诗写景状物逼真生动,抒情真切自然,给人以美感。
欲识苦吟心事,公髭日断几茎。
幽竹翛翛绕屋,闲中月色风声。
【注释】
茅林:地名,在今浙江上虞县。姜太守:姜夔的字。
公髭:指姜夔的胡须。
翛翛:形容风吹竹子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姜夔为茅林八景之一“大山拥翠”所题的七言律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一句写诗人欲识别苦吟心事而须髯已日断几茎的情景。第二句描写幽竹绕屋,闲中月色风声。第三、四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山石拥翠的景象。全诗写景状物逼真生动,抒情真切自然,给人以美感。
【注释】 晓发:清晨出发。开建:地名,在今江西上饶县。 薄:迫近,临近。归袂:指归途的衣袖。拂云汀:指云雾缭绕的江中汀洲。 主客:主人与客人。编氓户:编著户籍的平民百姓。玄纁:古代祭祀用的黑色丝带。众鸟翎:指各种羽毛。 兴:兴起,兴起之念。添:增添。喜脱:喜欢摆脱掉。簿书:文书、簿册。仍:仍然。奸蠹:奸邪蛀虫。剔:清除。残樽:空酒壶。愧:惭愧,感到内疚。 【赏析】 此诗写诗人清晨离开开建
贾太傅祠 贾太傅,名谊,字彦直。洛阳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后汉书》记载他“有俊才博辩”,曾为曹操主簿。建安初(196-205),袁绍与曹操争夺北方霸权,贾谊以主簿身份随曹操南征,因功迁为执金吾。曹操死后,受遗诏辅政,任丞相、录尚书事,封爵西平县侯,食邑三千户。曹丕代汉后,进位相国,封魏公,加九锡。文帝时,徙封梁国,食邑六百户,加侍中,行三司事。曹芳时,改封陈留郡公
【注释】 重过封川:重游封川,即回到封川。封川: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县南。 伐竹声犹在,悬车敛暝川。伐竹:指砍伐竹子制作车轮,以备老人需要时使用。 悬车:指将车子悬挂起来,表示不再乘用。敛暝川:指天黑下来。暝:昏暗,天黑。 驿阴孤艇系,天际一人旋。驿阴:指驿站附近。 天涯:指远方。一人旋:一个人回来。 摇落嗟何及,疮痍奈未痊。摇落:草木凋零。 疮痍:创伤,比喻疾病。奈:无奈。 寒宵颇幽事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对每一句进行逐句释义: 1. 晨起梳头罢,孤舟任稳栖:早上起床洗完头后,独自一人乘坐着安稳的小船。这里“梳头”可能是比喻清晨的景象或心情;而“孤舟”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江上的情景。 2. 野蕉寒叶净,溪竹露梢低:远处的野蕉树叶因寒冷而更加清新,溪边的竹子因为露水而显得更加矮小
注释: 旧葛未全破,江船暑更登。 滩清堪数石,鱼瘦忍张罾。 老眼空眉睫,苍头讵股肱。 故园虽咫尺,山月望中升。 翻译: 旧的葛布尚未完全磨破,江船在炎热的夏天还要登上。 河滩清澈可以数到石头,鱼儿消瘦忍受着张开网捕。 年迈的眼中只有空空的眉毛和睫毛,老仆人哪里能成为我的左右臂? 故乡虽然离得很近,但在山中月亮升起时只能远望。 赏析: 首联两句写出了诗人在炎炎夏日仍要乘船出航的情景
诗句释义 - 杨子罹谗网: 此句意指诗人(杨子)遭受到了谗言的困扰。 - 南台幸有公: 幸有指的是幸好还有这样的人,这里特指的是大参(官职名),即杨志仁担任的南宁知府。 - 抗章申救力: 抗章是指上奏或提出抗议,申救表示为某事请求帮助或保护。这里的“救”可能指营救被诬陷的人。 - 腐竖拙谋空: 腐竖指的是无能之人,拙谋则意味着没有成功的计谋,空表示徒劳无功。 - 樽酒昆崙北: 樽酒指的是美酒
【注释】: 倦:劳累。 借:依靠。 跻攀:攀登。 俯复兴:俯瞰而返归。 太虚:佛教语,指宇宙或虚空。 扪:触。 黄道:古代以二十八星宿中的黄道星作为四季的标志,这里泛指天体运行的轨道。 趿云登:意谓脚踏云而行。 禅定:禅宗修习的专称。灯:佛前供灯,亦为僧俗施舍的施食之属。 誊:抄写。 戒心操己切:戒心,即佛教戒律之心;操,持守。己切,自己要严格把持。行者:僧人。恐卢能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被贬黄州时。首联写自己因事获罪,而“公”却能善事,使诗人感到意外。“旧闻”句,是说以前听说你善于侍奉,近日却大相乖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之情。颔联写自己虽已年老体衰,但精神尚好,高枕而卧。颈联写自己虽然困倦,但并不懒于下楼迎客。末联写自己喜欢在亭子中静坐,享受山中的宁静,真成了隐居之斋。 【答案】 译文: 从前听说你很会招待客人,近来你却不那样了。 我虽然疲倦
注释: 客人驱车长途跋涉,登上船就像回到了家。 静坐不动,穿着袜子,安睡做梦,思绪飘荡,难以尽述。 藤蔓竹子,临清流的沙石,白鹭群集其中。 心中的忧愁难以尽述,才疏学浅,感到自愧不已。 赏析: 这是袁河舟中二首的第一首,描绘了一个久经奔波、疲惫不堪的人,登舟后如回家般安逸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登舟后的种种感受,表达了他对旅途劳顿的无奈和对家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句】 别瓮收江色,君哉古庙边。 乾坤疑有外,宾从觉无前。 帝业丹书隘,民居蔀屋连。 九韶如眼在,今古本同天。 【译文】 我收起了这瓮中的江水,您啊就在那古庙的旁边。 天地似乎与外界隔绝,您的宾客们觉得他们并不比前人逊色。 帝王的事业用丹书记载,但百姓的生活却与那些被剥削的民众相似。 《九韶》的乐章就像眼睛一样明亮,今天和古代都是上天所赐之物。 【注释】 1. 别瓮收江色
【注释】 大山:指茅林中的大山,也借指山。拥翠:形容山峰环绕着绿树丛生。一犁:耕田所用的农具。泽泽: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卷:卷起。千尺:形容高耸入云。孟浪:轻率、随意。裁为舞衣:将衣服剪成舞蹈的衣裳。拂拭:掸去,掸拭。尧天:指天空。春色:春天的景象。 【译文】 茅林之中有八处美景,被姜太守题名为《大山拥翠》。 一犁耕过田野,卷起飞云千尺高。 随意裁剪成舞蹈的衣裳,擦亮了天上的春天景色。 【赏析】
大山拥翠 茅林深处,泠然一掬寒湫 山月娟娟相照,何人独抱清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首句"我忆茅林深处,泠然一掬寒湫",诗人回忆在深山之中的一次经历,那种冷冽之感仿佛可以用手掬起。"山月娟娟相照"形容夜晚的山月明亮、柔和,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何人独抱清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静谧和孤独感的深刻体验。 译文: 我在深深的山林中回忆起那次体验,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心灵震撼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及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逐句解读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其艺术特点;然后分析诗歌意象的特点,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最后鉴赏诗歌语言,注意体会诗歌的炼字技巧。 “冉冉轻云几叶,弯弯缺月半规”,首联描写的是一幅静谧的夜景图,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冉冉轻云几叶”中“冉冉”形容轻盈、缓缓移动的样子
茅林八景为姜太守题大山拥翠 先生终日忘餐,细嚼古人糟粕。 欲觅道腴一真,休与筌蹄相约。 注释 1. 茅林八景:指中国古代的八大名胜之一《茅山志》中记载的茅山林中的八个美景。 2. 姜太守:可能指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或学者,名字不详,但以文学造诣著称。 3. 先生终日忘餐:意指作者因专注研究或欣赏茅林八景而忘记了吃饭。 4. 细嚼古人糟粕:意指深入钻研古代文献、学问,从中吸取精华部分。 5.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注意不要遗漏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 “北望成区脱,霜空一岭横。”这两句的意思是:向北远眺,只见群山连着连绵不绝的平原。这一句写诗人登高所见,从远处看过去,连绵不断的平原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铺展在北方,而那些山峰则像巨幅画卷上的横条一般
【注释】 戎马:指战争。东防:防御东方,即防御吐蕃。寒川落木时:指深秋季节。镝(dié)鸣:战鼓声,此处指战号。雉兔:野鸡和兔子。旌旗:军旗。梦里江湖隔:梦中的山水与眼前的景象相隔。行间:旅途之中。鬓(bìn)发:两鬓的头发。 【译文】 戍边归来,已是冬天了,在峨眉山营中作客。 战马长啸,惊飞了山中的野兔,草木落叶,霜气浓重,湿透了旌旗。 在梦中的江南风光,隔着千山万水;旅途中,两鬓的白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