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开高阁,雄规壮北门。
侧身见辽海,举首接天阍。
击楫前贤志,裁襟国士恩。
叮咛二三子,毋负此盟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封丘作》中的一句诗,全诗如下:
绝顶开高阁,雄规壮北门。
侧身见辽海,举首接天阍。
击楫前贤志,裁襟国士恩。
叮咛二三子,毋负此盟言。
注释:
绝顶:山的最高处。高阁:高处的楼阁。指登高望远。
雄规:雄壮的规划。这里指雄伟的城防工程。壮:雄伟、壮丽。北门:古时称城门为“北门”,即城之北门。
侧身见辽海:侧身(侧着身子)眺望辽远的大海。辽海:辽河之海。指北方边塞。
举首接天阍: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好像能够伸手(触及天阍),形容视野极为开阔。阍,宫门。
击楫:古人认为江水湍急,乘船行江中须敲击船桨以助航行,这里比喻立志报效国家或有所作为。前贤:古代的杰出人物。志:志向、抱负。
裁襟:裁剪衣襟,这里比喻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国士:有国士之风的人,指有才德的人士。恩:恩情、恩惠。
叮咛:郑重告诫。二三子:指同僚或者志同道合的朋友们。
毋负:不要辜负。此盟言:这誓言、诺言。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疆风光与豪情壮志的诗,通过描绘边疆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报国之志。
首句“绝顶开高阁,雄规壮北门”描绘了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遥望着远方的城池,那雄壮的城防工程显得格外壮观。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边疆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对边疆守卫工作的自豪感。
颔联“侧身见辽海,举首接天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站在山巅,俯瞰着辽阔的海面,仿佛可以伸手触及到云端。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边疆景色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疆安全的担忧。
颈联“击楫前贤志,裁襟国士恩”则是诗人对于历史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同僚们的期许。这里的“击楫”指的是在江水中拍打船桨,象征着奋发向上的决心;而“裁襟”则是指裁剪衣衫,这里比喻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个人的雄心壮志,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
尾联“叮咛二三子,毋负此盟言”则是诗人对同僚的嘱托和期望,强调他们要牢记这个誓言,不辜负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这句诗既是对同僚们的一种激励,也是对自己责任的一种体现。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报国之志,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个人情怀和理想。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关怀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