蓐食茅茨下,鸣鸡尚萧萧。
褰衣涉远道,负耒正逍遥。
种豆不成顷,阴曀不终朝。
飘忽风雨至,归农趣危桥。
其雨复其雨,豆稀草葽葽。
丛林戴胜降,女桑多长条。
【注释】
蓐食:吃早餐。茅茨:草屋的屋顶,用茅草覆盖。萧萧:形容鸡鸣的声音。褰衣:揭衣。涉远道:走过远道。负耒:扛着农具。逍遥:安闲自得。阴曀:天阴欲雨之象。飘忽:迅速而猛烈。风雨至:即风雨交加。归农:回家种田。趣:奔赴。危桥:危险的地方。其雨复其雨:又下雨了。豆稀草葽葽:豆子稀少,草长得很茂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诗。诗人在夏日的一个清晨起床后,先吃了一顿简单的食物,然后就到野外去劳动去了。
第一、二句是写农民早起的情景。“蓐食”,就是吃早餐。《诗经》有“寝兕(sì狮子)有餕(fù 125)”句,说明古代贵族妇女也有吃早饭的习惯,但此诗却是描写普通农家生活情景,所以不必用文绉绉的“寝兕有餕”。这两句的意思是,农家人起得早,吃过早餐,就到野外去干活儿了。
第三、四句写农民上工的情景。“褰(qiān)衣”,就是撩起衣服的意思;“涉远道”是走出很远的路,“负耒”就是扛着农具,“正逍遥”则表示很自在悠闲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上工时,撩起衣服,走出很远的路,扛着农具,非常自在悠闲。“逍遥”一词在这里是双关语,既是说身体自由自在,也可以说是心情舒畅。
第五、六句写农民种地的情景。“种豆”是说农民在耕地,“不成顷”是说没有种满一顷土地。“阴霭(ài ǎi)不终朝”意思是说天气阴沉了一整天。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耕完地,种豆子,结果一天都下雨不止。“阴霭”指阴暗,“阴霭不终朝”是说天空一直阴沉,下了一天的雨。
第七句写农民冒雨赶路的情景。“飘忽风雨至”,就是风急雨骤地来了。“归农趣危桥”是说农民赶紧赶回去避雨。“趣”是往,“危桥”是指危险的桥,因为雨水涨了,水流湍急,过桥很危险。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冒雨走在田间小路上,赶回家里躲避暴雨。
第八句写农民收豆子的情形。“其雨复其雨”是说这场暴雨又下了起来。“豆稀草葽葽”,是说豆子被雨淋得稀少,草长得茂盛了。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收完豆子后又下了一场雨,豆子被雨淋得稀少,而野草却长得更茂密了。
第九、十句写农民回家的情景。“归农”指回到田里去,“危桥”也是说危险的桥。这句是说农民冒着狂风暴雨回到家里去种庄稼。“丛林戴胜降”是说树上的桑叶被风吹落了,“女桑多长条”,是说地里的桑树长出了嫩绿的新枝。这两句的意思是,大风暴雨过后,农民赶快回家去种庄稼。
第十一句写农民种田的情景。“归农趣危桥”与前一句重复,这里可能是作者的疏忽,实际上应是“归农趣危桥”,而不是“趣危桥”。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冒着狂风暴雨回到家里去种庄稼,种的是桑树。
最后两句写农民种桑的情景。“其雨复其雨”,是说又下起了大雨。“豆稀草葽葽”,仍然是说豆子稀少,草丛茂盛。这两句的意思是,大风暴雨过后,农民赶快回家去种桑树。这里的“其”字是代词,指刚才那场暴风雨。
这首诗写的是农家夏初的劳动情景和农民的生活感受。全诗语言通俗自然,意境朴素无华,但又生动逼真,充分表达了农家夏初的劳动生活,读后令人感到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