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垣佐政几经春,烨烨声名播八闽。
北上喜看书最考,南还重见沐恩新。
都门暑退飞来雁,江渚秋深老白蘋。
到日公馀应有忆,诗成好寄玉堂人。

【注释】

薇垣:指内廷。佐政:辅佐执政。烨烨:光辉的样子。八闽:指福建,古称“八闽”,是当时全国八个地方之一。北上:指从京城返回。喜看:喜欢阅读。书最考:指《资治通鉴》。沐恩:接受皇帝的恩惠。都门:京城的城门。暑退:夏天结束。飞来雁:指候鸟,秋后南飞。江渚:江河中的沙洲。老白蘋:指一种水生植物,秋季枯萎。到日:到达京城。公馀:空闲之余。忆:思念。好寄玉堂人:指把诗寄给在玉堂任职的人,玉堂是翰林院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樊参政归闽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其归乡的喜悦之情和对樊参政的祝愿之意,语言简明扼要,意境深远而含蓄。

首句“薇垣佐政几经春”描绘了樊参政辅佐朝政、历经春秋的辉煌成就。诗人用“薇垣”一词形容皇宫的内庭,象征樊参政身居高位,为国家效力;“佐政”则直接点明了樊参政的职责。

颔联“北上喜看书最考,南还重见沐恩新”则是诗人对樊参政的深切祝愿。这里“上北”、“下南”分别指的是樊参政从京城返回福州(上北),以及回到家乡的过程(下南)。“喜看”“重见”表明樊参政再次受到皇帝的恩宠,这是对他过去贡献的认可,也是对他未来前景的期许。

颈联“都门暑退飞来雁,江渚秋深老白蘋”以自然景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樊参政的深情厚谊。“都门”代指京城,“都门暑退”暗示着樊参政即将结束在京城的繁忙工作,回归故乡。“飞来雁”象征着樊参政像迁徙的大雁一样,带着满载荣誉和使命,踏上归途。“江渚秋深”则描绘了樊参政即将离开京城,独自面对江南秋色的场景。“老白蘋”则暗示了樊参政年事已高,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尾联“到日公馀应有忆,诗成好寄玉堂人”则是诗人对樊参政归乡后的祝愿。“有忆”表达了诗人对樊参政的思念之情,“诗成”则意味着樊参政将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后人传颂。最后,“好寄玉堂人”则是希望樊参政能够将他的诗作寄给在玉堂任职的人,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传扬他的才华。

这首诗通过对樊参政归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感情和美好的祝愿。同时,诗人运用自然景物作为比喻,使诗歌更加富有意象和美感,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情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