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梅花发雪晴时,独□疏篁晚色宜。
何事幽禽不归去,应怜冰玉到寒枝。
【注释】
梅竹幽禽:指梅、竹子。幽禽,这里代指梅花、竹子等植物。
陇头:陇山之头,这里泛指南方山区。
梅发雪晴时:梅花在雪后天晴时开放。
疏篁:稀疏的竹丛。
晚色宜:傍晚的景色很美。
何事幽禽不归去:为什么这些幽静的鸟都不离开呢?
应怜冰玉到寒枝:应该怜悯冰雕玉琢般的花朵来到寒冷的枝头。
赏析:
《梅花竹》是一首咏物抒情的小诗。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梅花和竹子比作有情感的“幽禽”,赋予它们人的情态,使它们具有灵性,并表现出一种高洁傲岸的品性和不畏严寒、傲视群芳的风骨。此诗以写景为主,兼以托物言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全篇语言清丽自然,意境深远优美,给人以清新爽朗之感。
首句“陇头梅发雪晴时”,陇山即陇右,位于今甘肃境内。陇头即陇南地区,这里指秦岭以南。陇头,古时属关中,因陇水(黄河)流经此地而得名。陇头,又称陇坂。“陇”字,既是地名,又是借代南方的意思。诗人在这里用一个“发”字,既表明了梅花在雪天融化之后重新开放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春天即将来临。“雪晴时”三字,既描绘了一幅雪花消融、阳光普照的画面,又渲染了一种清新明丽的气氛。而“发”字,则巧妙地运用了双声词的特点,使得诗歌的节奏更加和谐悦耳。
次句“独□疏篁晚色宜”,其中“□”字,原为篆刻术语,此处借指疏落的竹林。诗人在这里通过描绘竹林的形象,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高雅脱俗。同时,“晚色”二字,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美丽画面。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
第三句“何事幽禽不归去”,其中“何事”二字,既表示惊讶,又含有责备之意。诗人为何事而如此不解风情呢?难道是因为那些幽静的鸟儿都不愿意离开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这里的“不归去”并不是指鸟儿不愿离去,而是说它们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栖息之地——那片宁静美丽的梅花林。诗人在这里通过反问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鸟儿归宿的深深关切与理解。
最后一句“应怜冰玉到寒枝”,其中“应怜”二字,既表示同情,又含有赞美之意。诗人为何要这样怜惜那些冰雕玉琢般美丽而坚韧的花朵呢?这是因为它们能够经受住严寒的考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独特之处——它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内心坚韧;不仅能够傲雪凌霜,更能够不畏严寒。这种精神品质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和竹子的细腻刻画与深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万物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道德观念,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