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醉写碧琅玕,翰墨淋漓湿未干。
记得孤舟湘浦夜,一枝清影月中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别从形象、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来看,“何人醉写碧琅玕”,这两句是说:是谁喝醉酒挥毫泼墨,写出了这碧绿的竹子?“何人”一语双关,既指饮酒者,又指书写者,言简意赅。“醉写”一词,将书写者写得十分潇洒,也表现了其艺术的高超。“琅玕”,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美玉。“碧”字形容竹色之翠绿,“琅玕”二字则形容竹质之莹润光洁,二者相映,更觉竹之青翠可爱。“翰墨淋漓湿未干”,这两句是说:他的笔力遒劲雄健,挥洒自如,他笔下的竹仿佛都活了一样,栩栩如生。这一句中“翰墨”“淋漓”都是形容笔墨浓重。“翰墨”一词,不仅指书写的工具,而且指书的内容。“淋漓”一词,用来形容墨色饱满,色彩浓艳。这里既表现了书写者书法技艺的高超,也表现了他对竹子的热爱之情。“记得孤舟湘浦夜,一枝清影月中看”,这两句是说:我还记得那在月光下,你独自乘着小船,在那湘江之上的夜晚,你欣赏着这竹子,它的影子在水中摇曳,好像在月中一样。“孤舟”“清影”等词,渲染了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恬静、幽雅之美。
【答案】
题小竹为邢克敬(或《题小竹》)
何人醉写碧琅玕?①翰墨淋漓湿未干②记得孤舟湘浦夜③一枝清影月中看
译文:
谁把洁白的竹子画成了一幅画?
笔力遒劲豪放洒脱,挥洒自如,仿佛竹子都活了一样。
记得那在月光下,独坐小船,赏着竹子,竹影水中摇荡,像月亮中的嫦娥。
赏析:
诗人以拟人之法写竹。“醉”字,既点出书写者饮酒作乐的情景,又表现出其艺术造诣之高,可谓妙笔生花。“翰墨淋漓湿未干。”此句中“翰墨”一词,不仅指书写的工具,而且指书的内容。“淋漓”一词,用来形容墨色饱满,色彩浓艳。在这里既表现了书写者书法技艺的高超,也表现了他对竹子的热爱之情。“记得孤舟湘浦夜,一枝清影月中看。”这两句是说:我记得那在月光下,你独自乘着小船,在那湘江之上的夜晚,你欣赏着这竹子,它的影子在水中摇曳,好像在月中一样。“孤舟”“清影”等词,渲染了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恬静、幽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