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过雪浪当残腊,今见东风吹绿苔。
峡出清冰浮玉去,江衔炎日荡金回。
真人试剑仍留石,高士垂竿尚有台。
作客经年重怀古,不堪蒲节又相催。
【注释】
峡江:指三峡。峡:峡谷,山涧。东风吹绿苔:春风和煦,草木复苏。清冰、玉去、炎日、金回:分别比喻冰雪消融、冰块融化、太阳照耀大地、阳光照射大地。真人试剑:相传古代有位名叫许逊的人,曾用剑试剑锋,剑锋入石后留下剑痕,人们称其为“试剑石”。高士垂竿:传说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沈诸梁在江边钓鱼时,他钓到了一条大鱼后,就把它放生到江中,后来他经常来这条河边垂钓,被人们誉为“垂钓台”。蒲节:一种植物,可做节日装饰物。相催:相互催促。
【译文】
曾经走过三峡,那残冬时节雪浪滚滚;如今又见春风拂面,春风吹绿了岸边的苔藓。峡谷中的冰块融化漂浮着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长江边的烈日照耀大地光芒四射犹如金子一般闪闪发光。许逊留下的“试剑石”依然存在;而高士沈诸梁垂钓处仍有人在此作诗吟咏。我客居他乡已经一年有余,又逢春节来临又感到十分惆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三峡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岁月流转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首联“曾过雪浪当残腊,今见东风吹绿苔。”描写了作者曾经走过三峡的情景,以及现在看到春风吹动岸边绿色草苔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景,展示了三峡的自然风光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峡出清冰浮玉去,江衔炎日荡金回。”描绘了三峡峡口处的景色,以及长江边的烈日照耀大地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三峡峡口处的清冰与玉石相比,将长江边的烈日与金子相比,形象地展现了三峡的自然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颈联“真人试剑仍留石,高士垂竿尚有台。”描绘了历史人物许逊留下的“试剑石”和高士沈诸梁垂钓处的场景。这两句诗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无论过去多么辉煌,最终都将成为过去;只有珍惜当下,才能真正领略生活的美好。
尾联“作客经年重怀古,不堪蒲节又相催。”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通过运用叠词、排比等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这首诗通过对三峡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感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与思考。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