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已堪怜,春光复眼前。
陇头浮麦浪,堤上散榆钱。
旅况鹃声出,乡心马首悬。
苍林如可度,吾欲问归船。
南阳道中
作客已堪怜,春光复眼前。
陇头浮麦浪,堤上散榆钱。
旅况鹃声出,乡心马首悬。
苍林如可度,吾欲问归船。
诗句解析:
- “作客已堪怜” - 表达了诗人作为客人的孤独和可怜。
- “春光复眼前” - 春天的景色美好,但诗人感到孤单,无法享受这份美景。
- “陇头浮麦浪” - “陇头”指的是田间地头,“浮麦浪”形容麦浪随风起伏,暗示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 “堤上散榆钱” -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散落在堤上,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琐碎。
- “旅况鹃声出” - “旅况”指旅途中的境况,“鹃声”即杜鹃声,代表着对家乡的思念。
- “乡心马首悬” - “乡心”是指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悬”意味着悬挂在空中,比喻思念之情难以放下。
- “苍林如可度,吾欲问归船” - 描述了诗人想要渡过森林回到家乡的愿望,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译文:
作为客人已经足够可怜,春天的景象又在眼前展开。
田埂上飘动着麦浪,堤岸边散落着榆钱。
旅途中听到杜鹃声声叫,心中对家乡的思念不断上升。
苍茫的树林好像可以穿越,我想问那归家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旅人的孤独与思乡之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麦浪、榆钱),以及通过声音(如杜鹃声)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愿望——“苍林如可度,吾欲问归船”,这不仅表达了他渴望回归的愿望,也反映出他对当前生活境遇的矛盾心理。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也有人情的温暖,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