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翕如箕,同室戈矛起。
痛哉发星星,失人亦失已。
日日顾金人,吁嗟胡为矣。
刺舌闻古人,刻骨戒相拟。
讼言伊何时,除夕岁庚子。
这首诗是明朝的诗人王稚登所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 有口翕如箕,同室戈矛起。
- “有口翕如箕”意味着嘴巴张开像簸箕一样大,形象地描绘了说话时口张的形态。
- “同室戈矛起”指的是家中的争斗或矛盾,因为说话声音过大,就像战场上的兵器声一样刺耳。
- 痛哉发星星,失人亦失已。
- “痛哉发星星”用“星星”比喻争吵的声音,形容声音之大令人痛心。
- “失人亦失已”表示不仅对方受到伤害,说话的人自己也会失去宁静和安宁。
- 日日顾金人,吁嗟胡为矣。
- “日日顾金人”指的是每天看着金人的雕塑,这里可能是说看着家人争吵的情景。
- “吁嗟胡为矣”是感叹为何要这样争执不休,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绪。
- 刺舌闻古人,刻骨戒相拟。
- “刺舌闻古人”意味着通过古人的故事,可以听到那些关于言语伤害的警告。
- “刻骨戒相拟”表示要铭记这些教训,防止自己也陷入争吵之中。
- 讼言伊何时,除夕岁庚子。
- “讼言”指的是争论或辩论,“伊何时”询问这种争论何时会结束。
- “除夕岁庚子”指的是农历新年除夕的时候,暗示争论可能会在新年来临前得到解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庭中因争吵而引起的混乱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谐家庭生活的期望和对争吵的担忧。通过对比古代的警示和现实中的争吵,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和谐与安宁的追求,以及对纷争无益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