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真儒,因之无善治。
昔人轸此忧,兴学以为亟。
圣远言既微,士风亦岁异。
终身学校中,不问学校字。
泰运转河汾,小泉振铎至。
卫道如保躬,造士如呼寐。
一朝西其辕,皇皇起众喟。
西方有美人,法堂树赤帜。
行矣共阐扬,斯文应日炽。
遗训芹泮间,有士揭而示。
大道终在兹,谁兮甘自弃。

赠别绛庠苏小泉广文还秦

天下无真儒,因之无善治。

昔人轸此忧,兴学以为亟。

圣远言既微,士风亦岁异。

终身学校中,不问学校字。

泰运转河汾,小泉振铎至。

卫道如保躬,造士如呼寐。

一朝西其辕,皇皇起众喟。

西方有美人,法堂树赤帜。

行矣共阐扬,斯文应日炽。

遗训芹泮间,有士揭而示。

大道终在兹,谁兮甘自弃。

【注释】:绛、庠,古代学校名。苏小泉,作者的朋友或熟人,广文,官名,指国子监的博士弟子员。河汾:黄河和汾水的交汇处。西其辕:指从西面回京。西,指西北方向。皇皇起众喟,形容人们因苏小泉而感到惋惜。西方有美人,指西方的人。法堂树赤帜,指苏小泉在法堂上树了一面红旗。行矣共阐扬,指大家共同宣扬这个道理。斯文,这里指学问。遗训,遗留下来的教诲。芹泮(qín pàn)之间,指国子监的学府内。大道,这里的“大道”是指治国理政的方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朋友或熟人苏小泉即将离开绛地前往长安做官之际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议论为主,语言简练有力,风格雄壮豪迈,充分体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前途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人格。

首联点出题目。天下没有真正的儒者,就没有好的治理,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忧虑。

颔联写对这种忧虑的深刻理解与体会,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颈联进一步强调这一主张的正确性,并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士风日下,人们不重视学校教育,只追求个人私利。

尾联则用典作结,指出只要人们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发扬光大所学之道,那么国家的前途一定会一片光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展示了他博大精深的学识和卓越非凡的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