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畏世险,谈险而指咋。
死生贵得所,岂在坦与阨。
烈妇觑深涧,不异处华箦。
肌骸愿如粉,真成屑琼璧。
瓦全居绣帏,何殊丛刃镝。
想当飞身时,天帝为之格。
天帝为之格,人谁不痛衋。

【注释】

《挽董烈妇》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悼亡诗,全诗以“挽”字统摄,分写董氏生前和死后的两种境遇。前六句写董氏生前之苦,后六句写董氏死后之痛。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慨叹世人对死生贵贱的不同态度。

  1. 世人畏世险:世上的人都害怕遇到危险。
  2. 谈险而指咋:谈论危险而又指点着说它如何可怕。
  3. 死生贵得所:死生贵在能得到其所。
  4. 岂在坦与阨:哪里在于平坦与危险呢!
  5. 烈妇觑深涧:烈妇看着深涧。
  6. 不异处华箦:没有什么两样,处在华丽的席上。
  7. 肤骸愿如粉,真成屑琼璧:肌肤骨骼像粉末一样,真是一块美玉被雕成器物。
  8. 瓦全居绣帏:像瓦片一样保全着身体,却住进了绣帘子般的豪华屋。
  9. 何殊丛刃镝:有什么不同呢?
  10. 想当飞身时,天帝为之格:想象着自己要飞上天的时候,天帝会用神力阻挡它。
  11. 天帝为之格,人谁不痛衋:天帝为此而阻拦它(董氏),谁能不悲痛呢!
    【赏析】
    本诗以挽词形式表现了作者对董氏的悼念之情。诗中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董氏生前生活的艰难处境,以及死后的遭遇。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诗的前六句写董氏生前之苦。诗人首先指出世间的人们总是畏惧危险,然后转而论述死亡与活着的不同意义。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接着,诗人又从董氏的角度出发,描绘了她的悲惨生活。这里,诗人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董氏的生活比作深涧中的华榻、破碎的美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她的生活困境。
    诗歌的后六句则转向了董氏死后的情景。诗人描绘了她死后的遭遇,与生前相比并无太大的差别,只是身处更加豪华的环境。这里的“瓦全”和“丛刃镝”都隐喻了董氏生前的苦难。最后一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董氏的哀悼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比董氏生前和死后的遭遇,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哀思。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情感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是李贺诗歌中的一大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