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翥云间舄,今乘海上桴。
为儒称信史,作吏得名区。
野色浮葭菼,秋声到蟪蛄。
悬知下车日,紫气满苍梧。
【注释】
已翥:已经飞翔。
今乘:现在乘坐。
为儒:做儒家学者。称信史:自称是诚信的史官。
作吏:当官员。得名区:获得名誉的郡县或封地。
野色:田野景色。浮:漂浮。葭(jiā)菼(tǎng):初生的芦苇和初生的竹芽。蟪蛄(huì gū):一种昆虫,春秋两季鸣叫。
紫气:紫色祥云,古人认为帝王出巡时有紫气相随,表示皇权神圣不可侵犯。
苍梧:古地名,这里借指京城或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韩伯声。诗人在临别时勉励他以儒者的身份做好史官,以官员的身份获得好名声,到任后,希望他在新的地方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像祥云一样升迁。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03年)春,当时韩伯声从宣化赴任,作者赠诗以勉之。
首联“已翥云间舄,今乘海上桴”,是说韩伯声已经像飞鸟一样离开了云层,乘着海船去上任了。“翥”本指鸟飞,此处比喻韩伯声离京。“舄”字原指鞋,这里比喻韩伯声离开京城。“舄”与“桴”均指船,“云”“海”喻京城,表明其行踪不定,飘忽无常。
颔联“为儒称信史,作吏得名区”,“为儒”指做儒生;“称”是自诩,自称;“作吏”指做官;“得名区”指获得名誉的地方。意思是说他作为儒生能够做好历史记录,做官后也能获得好的声誉。“信史”“名区”都是褒义词,表达了对韩伯声的良好祝愿。
颈联“野色浮葭菼,秋声到蟪蛄”,“野色”指田野的景色;“浮”是飘荡的样子;“葭菼”(jiātǎn)是初生的芦苇和竹芽;“蟪蛄”(huì gū)是一种秋天里叫唤的蝉。意思是说田野上的景色就像初生的芦苇和竹芽一样漂浮在水面上,而秋天的虫鸣也传到了这地方来。这两句话描写了诗人送别韩伯声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韩伯声的深厚友情。
尾联“悬知下车日,紫气满苍梧”,“悬知”是预料,预计的意思;“下车日”指韩伯声即将到来的时候;“紫气”是紫色的祥云,古代传说中帝王出巡时有紫气相随,表示皇权神圣不可侵犯。“苍梧”是古地名,这里借指京城或朝廷。意思是说预计韩伯声到任的时候,一定会得到皇帝的宠爱,像祥云一样升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韩伯声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人才辈出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韩伯声的祝福和对国家政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