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别惊千里,论交忆一年。
兵戈衰鬓外,樽酒落花前。
远道思芳草,深山啼杜鹃。
故人在霄汉,谁觅孝廉船。
《莫春柬林咨伯太史》是明代诗人张萱创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
帝里春将莫,他乡客独颦。
风尘双短剑,天地一畸人。
不惜黄金尽,空馀白首新。
应怜扫门者,早为报平津。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帝都的春天将要过去,他乡的我独自发愁。
风沙中的剑光映照着双眼,天地之间只有我这个异人。
不惜耗尽所有的财富,只留下白发和新的皱纹。
该怜悯那些清扫门前的人,他们早已开始为朝廷效力。
赏析:
帝里春将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帝都即将逝去春天的哀伤。”帝里”指的是京城(北京),而“春将莫”意味着春天快要结束。这里的“春将莫”既是一种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一个阶段即将结束,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青春消逝的感慨。
他乡客独颦:诗人身处他乡,感受到的是孤独和内心的忧愁。”他乡”通常代表远离家乡的地方,而“客”则强调了这种漂泊不定的状态。”独颦”描绘了一个人在异乡独自皱眉沉思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孤寂。
风尘双短剑,天地一畸人:通过使用“风尘”、“双短剑”和“畸人”等意象,诗人塑造了一个在风雪中奋战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世不合、特立独行的个性。这里的风尘象征着战乱或动荡的环境,而“双短剑”暗示了他可能有着武艺高强,或者性格刚烈的特点。
不惜黄金尽,空馀白首新: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金钱和物质的极度轻视。他宁愿耗尽所有财物,也不留恋世俗的名利。同时,“白首新”则表达了诗人即便年岁已高,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活力。
应怜扫门者,早为报平津: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人的同情以及对他们的敬意。这里,诗人提到了“扫门者”,可能是清扫街道、迎接客人的小差役,也可能是其他需要体力劳动的劳动者。诗人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和感激。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他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也是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