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态不可少,君才独患多。
障澜谁是柱,回日苦无戈。
南国已如燬,北山今有罗。
暂归临海峤,得句报羊何。
【注释】
1.伯含:指沈约,字休文。被言:被弹劾。十二章:指《王制》中“天子听政”等十二篇。2.孤愤:指诗人自己。3.黯然:忧伤。深或可观:深可意会而不可言传。4.予:我。同社:同为社友。5.不必:不必须。万人传:万人皆知。6.障澜:比喻作恶。7.南国:指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8.北山:指齐地(今山东、河北一带)。9.峤:小而高的山。10.羊何:《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自笑曰:‘我与若邪溪水,清浊不同,以渊浅水,安能相通?’”后遂以“羊何”代指东方朔。
【赏析】
沈约是南朝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曾任通事舍人、尚书吏部郎、尚书令等职,世称沈通事、沈吏部,与任昉并称为“大小沈”。他的诗有四声八病之说,主张“属辞比事”,提倡“四声”(平、上、去、入)说,反对“永明体”,对齐梁的诗歌发展有一定贡献。本诗是他在担任通事舍人时所作。
全诗首联点出题旨,颔联写自己的处境,颈联写吴地的形势,末联抒发感慨。
首句就“章奏之文”发问,表明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被言”二字,说明这首诗是在被弹劾之后写的。
颔联是说,沈约在官场上屡遭打击,这不能不说是由于他恃才傲物,过于自信。“君才独患多”一句,既是自责也是自警语。
颈联是说,南方吴地已被焚毁,北方齐地又遭受兵火,国家已到危急存亡之秋了。这里既写了吴地的形势,也暗寓了齐地的局势。
尾联是说自己暂时回到故乡临海峤下,但报国无门,只好寄情山水,聊以自慰。
此诗用典贴切自然,含蓄深沉,风格沉郁悲壮,是一首难得的咏物诗。